40(第2/6页)

一路有惊无险,总算平安到达蔡洼。

粟裕专门派车去县城濉溪口迎接,等了好长时间才等到他们。蔡洼村头,一个瘦小但矫健的身影一直在焦急地来回踱步,他已经这样踱了一个小时了。警卫连长说:“粟司令员,外面太冷了,您先进屋暖和暖和吧,一有动静,我们立马向您报告。”粟裕微笑着说:“不要,我心里暖和和的,一点也感觉不到冷,再说了,三位首长大老远赶过来不容易,我必须得在这边迎接。”

蔡洼西面有一条河,南北路口各有一座石拱桥。到村里来必须要经过石拱桥,粟裕的眼睛一直盯着那里。又过了个把小时,终于听到远处依稀传来汽车的引擎声,粟裕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没等车子停稳,粟裕就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

第一个下车的是刘伯承。他和粟裕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了。当初刘伯承从苏联刚回来,毛泽东和朱德安排他到中央红军大学当校长兼政委,他还特地要粟裕过去担任军事教官兼学员连连长。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都由过去的英俊青年步入了中年,变得都快认不出来了。一向表情严肃的粟裕率先奔上前去,一把握住刘伯承的手使劲摇动,激动得快说不出话来了:“刘总司令,我们又见面了。”

刘伯承见到老朋友,心情同样激动,和粟裕紧紧握过手之后,他又情不自禁地拍着粟裕的肩膀,充满感慨地说:“这些年,我也一直在记挂着你啊。你身体还好吧?十多年了,怎么还是这么瘦啊!”

“我这个人就是吃不胖!”粟裕笑着回答。

正说着,陈毅、邓小平陆续从车上下来了,与粟裕和张震等一一握手寒暄。邓小平开玩笑说:“你们选这里当指挥部,目标这么大,也不怕蒋介石派飞机来轰炸啊!”

“蔡洼是片洼地,水特别多,蒋介石的炸弹都投进了水坑,进水后那不就都成了哑弹啦!”粟裕的一句话把所有人说得哈哈大笑。

其实,为防止暴露目标引来敌机投弹轰炸,粟裕可是费尽了脑筋。为便于就近指挥围歼杜聿明集团,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先行来到萧县蔡洼,选定了一个叫杨家台子的院子。随后,粟裕就把华野指挥部推进到这个离前沿阵地不到四十华里的地方。蔡洼村地势低洼,下雨之时,许多房子都会进水,出入极不方便。华野指挥部所在的院子是该村地势最高的地方。除了地势较高,这个院子还有一个优点,四周全是芦苇荡,易于隐蔽。杜聿明知道华野的指挥部设在这一带,每天都派侦察机飞临侦察,企图发现粟裕的具体位置。但粟裕早料到了这一点,每晚在指挥部工作时,都用高粱秸把窗户遮得严严实实,以防灯光外泄,被敌机发现。尽管多次侦察,敌机始终没有找到华野指挥部的准确位置,每次只能乱丢一通炸弹,回去交差了事。虽然蔡洼附近的刘楼村经常因零星灯火受到轰炸,而蔡洼却始终安然无恙,敌人哪里知道这些灯火也是粟裕专门在空旷地方布置的迷魂阵。

陈毅和粟裕的手握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两位老搭档都没有想到能在这里再次见面。陈毅拉着粟裕一边向院子里走一边关切地问:“刘老总说的没错,你咋还这么瘦呢?身体怎么样啊?”陈毅最了解粟裕这位多年的老战友,他知道粟裕给毛主席立下了军令状,打起仗来不顾一切,一连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人一定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了。

到屋子里坐定,陈毅喊来随队的医生,严肃地说:“你给他好好检查一下!”不管粟裕如何推脱,医生还是按照陈老总的指示给他细致地做了一遍检查。刘伯承、邓小平一直默默注视着眼前这两位惺惺相惜的战友,被他们之间那份温馨的兄弟之情所感染。

简单吃过饭,粟裕就安排他们几位歇息。杨家台子五间土房坐西朝东一字排开,房屋是土墙,房顶铺的却是小灰瓦。院里有两棵石榴树,房屋北面冲着门摆着一张八仙桌和几把椅子,最南面一间摆着一张老式的架子床。没有人能想到,在如此平凡而简陋的院子里,今天晚上会汇聚如此重要的解放军高级将领。

18日一大早,谭震林也从前线匆匆赶来。至此,五位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全部抵达蔡洼,根据中央军委要求,总前委将在这里谋划下一步作战部署。

会议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主持。

会议主要研究了淮海战役后的渡江问题和部队整编方案。

总前委委员先后发言,他们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部队的江防部署,对解放军下一阶段实施渡江作战的有利条件和各种困难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讨论了华野和中野两支大军渡江作战的兵力部署和队伍整编,另外还有渡江作战的时机和各部协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