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2/7页)

不知不觉间,后陈庄到了。

每次来,孔汉文都带着一个帮手,这次也一样。孔汉文用罐头换了几包烟卷和两只母鸡后,就打发帮手先回去,把母鸡炖上。

每到一个摊点,孔汉文一边摆弄手里的物品,一边用眼睛的余光扫描四周,任何的异样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就这样围着大小摊位转了一圈,孔汉文并没有看到杨云枫,但他并不着急,因为时间还早。

此时,在通往后陈庄的路上,走来两个农民打扮的人,他们各挑着一对箩筐,里面装着大肉、萝卜、白菜和粉条。当两人来到国民党部队检查哨卡时,看得出已经走了不少路,棉袄的扣子已经解开,帽子也拿下来了,头上冒着丝丝热气。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化装成庄稼汉的杨云枫和邵晓平。

临出发前,邵晓平不放心,反复劝杨云枫:“杨部长,您真的没必要亲自去,我带一个人去见孔汉文同志拿回情报就行了。”

无论邵晓平怎么劝,杨云枫就是不同意,说:“我这次去,不仅是去取情报,还想趁机再往里面摸摸,看看对面到底什么情况,这对接下来的围歼决战至关重要。”

“仅到后陈庄还好,如果继续再往里面摸,那就太危险了!”邵晓平坚决反对。

“能有多大危险?汉文天天在里面,不是好好的吗?!”

“你和他不一样。汉文同志一直混在里面,情况熟悉,又是杜聿明身边的人,哨兵对他检查得就没那么严格了。”

“说得好!假如我们两个琢磨出一个办法,在后陈庄见到汉文后,利用他的身份作掩护,不就没有那么危险了吗?”

邵晓平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哨卡,两个端枪的士兵把他们拦了下来,逐个箩筐搜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值得怀疑的东西。包围圈里缺乏的就是大肉、蔬菜等食物,所以对挑着这些东西进去的农民一般不会阻止。

“挑这些东西到后陈庄干什么?”一个士兵盘问。

“想换点煤油和蜡烛,家里开磨坊,晚上和早上点灯用!”杨云枫对答如流。

“呦,这回遇到同行冤家了,俺家也是开磨坊的!兄弟,你家筛面用的罗是三匝粗的还是四匝的?”从岗楼里走出一个腰中别着手枪的军官,径直走到了杨云枫面前。

“长官,你们那一带的人可能个个长得像张飞,力大无比,所以才用那么大的罗呀!俺们这一带的罗可没有那么大,一般的都是两匝的,大一点的也就两匝半。”杨云枫笑着回答。

“大兄弟,石磨的磨齿有公母之分,你们这一带咋个分法?”军官上下打量着杨云枫,嘴里又冒出了个问题。

“磨有两扇,就像夫妻二人,缺一扇都磨不出面来。俺们这一带把上扇的磨齿叫‘公’,下扇的磨齿沟叫‘母’。”杨云枫不紧不慢地答道。

“不错,不错,男上女下,人能生娃,磨能出面!”军官嬉皮笑脸地说完,引得周围的哨兵眯眼一阵憨笑。

杨云枫和邵晓平看着军官,心里百般厌恶,表面上却表现得十分恭敬温顺。

“长官,俺们还急着到后陈庄换东西,如果没啥事的话,俺们就走了!”杨云枫先鞠一个躬,然后心平气和地问道。

“过去吧!”军官嘴里挤出三个字。

杨云枫和邵晓平点头哈腰地道谢后,挑起箩筐刚走出两步,想不到背后又突然传来了一声质问。

“大兄弟,你家一盘磨有多少磨齿?”说话者仍然是那个军官,这时的他已经从腰间拔出手枪,拎在了手里。

“长官,俺家的磨是按老规矩锻的,一盘磨有十二穴,每穴九个磨齿,共有一百零八个磨齿!”杨云枫又放下了肩上的扁担,回头恭顺地回答。

“看来真是开磨坊的,走吧!”军官点了点头,将手枪插回腰中,转身回了岗楼。

再次挑起扁担,吓出一身冷汗的邵晓平终于明白了。昨天晚上两人决定以开磨坊的身份来后陈庄后,杨云枫为什么专门找磨坊的董老汉聊了大半宿。

二人来到后陈庄集市上,到处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声和叫卖争吵声不绝于耳。他们找了个僻静的空地方,把箩筐摆了下来。

杨云枫低声在邵晓平耳边嘀咕了一句:“你先坐下歇会儿,我出去找汉文,东西暂不卖。若有人问,就说已经定出去了。”

后陈庄的集市不大,位于村中间一条狭长的土路上,从东到西挨个摊位逛个遍也最多只要半个钟头。杨云枫一边走一边观察周边的地形、房屋和道路的布局,快走到西头的时候终于发现了混在人群中的孔汉文。今天的孔汉文故意穿得板板正正,格外显眼,眼尖的杨云枫不费多大力气就认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