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自相残杀(第2/3页)

他已经是天子,功劳不功劳的,对于刘秀来说已毫无所谓,而且刘秀也从来不担心大臣们功高盖主的事,他一直都具备这样的自信。

刘秀当即给耿弇写了一份诏书,首先,他在诏书中表彰了耿弇以及东征军的将士们,之后,他在诏书中提醒耿弇,戒骄戒躁,当敌强我弱时,要小心翼翼,当我强敌弱时,更需加倍小心,谨慎提防敌军的反扑。

很快,刘秀的诏书便传到了耿弇的手里,耿弇将天子诏书交于众将传阅,东征军众将看罢,无不喜形于色,纷纷说道:“将军,经临淄一战,张步已元气大伤,我军当趁胜追击,直取剧县才是!”

临淄之战,汉军几乎打光了张步的二十万主力大军,光是物资,就缴获了两千多车。

整个东征,汉军还是第一次缴获这么多的战利品,下面的将士们,个个都是士气如虹。

看到众将士气鼎盛,耿弇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传令,大军继续东进,进取淄川的剧县。

侥幸逃回到剧县的张步等残兵败将,听闻汉军追击过来的消息后,根本不敢留守剧县,张步带着残部,一路向南逃窜。

以耿弇为首的汉军,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剧县,然后耿弇亲帅汉军主力,继续追击张步。

张步这一干残兵败将,仿佛丧家之犬,仓皇逃到北海郡的平寿。到了平寿后不久,苏茂率领援军赶到。

董宪战败后,苏茂便逃到张步这里,投靠了张步。张步待苏茂很不错,给他兵马,给他地盘,让他养精蓄锐。

这次,张步率军,到临淄与汉军决战,也有给苏茂写去书信,让他领兵来援。

苏茂倒是没有怯战,真就带上全部的兵马,去增援张步。结果苏茂还没到临淄,人家张步已经先和耿弇打起来了。

他这一打,就被耿弇打了个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主力尽失。

苏茂得知张步在临淄打败,逃到平寿,他只好率部来到平寿,和张步汇合。见面之后,苏茂对张步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你写信给我,让我出兵来援助你,可我还只在半路上,你就急着去和汉军决战了,这算怎么回事?

再者说,耿弇那是什么人,是当初跟随着刘秀,平定河北,奠定河北根基的开国功臣之一,你去主动攻击他,你这不是疯了吗?

苏茂念念叨叨的埋怨张步,张步也自知理亏,连连陪着不是,一再说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误,才造成了今日不利的局面。

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张步也是一副懊恼不已的样子,苏茂又能拿他怎么样?接下来,再怎么埋怨张步也没用了,苏茂建议张步,集结北海所有之兵马、物资,集中到平寿,在平寿这里,己方与汉军来一场决一死战。

张步没有异议,依照苏茂的意思,将北海郡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物资,摆出一副要和汉军死战到底的架势。

青州的情况传回到洛阳,刘秀看罢,心思转了转,乐呵呵地说道:“我在洛阳,当助伯昭一臂之力才是!”

朝堂上的大臣们没还明白刘秀这话是什么意思,刘秀让张昆拟旨,写下一份诏书,这份诏书,更像是一份公告。

其中言明,无论是张步杀了苏茂,还是苏茂杀了张步,他俩当中活下来的那个人,朝廷可对其所作所为,既往不咎,而且还会对其封侯,让其一生荣华富贵。

刘秀的这一招,看似不起眼,实则是挺损挺狠毒的。刘秀颁布的诏书内容,没过多久便传到了平寿。

苏茂对于刘秀的这份诏书,不以为然。他本来就是从刘秀那边叛逃的,即便刘秀开出的条件再优厚,他也不可能重新归顺刘秀。

但张步的想法可和苏茂完全不同。仗打到这一步,他再继续坚持下去,也只是在做困兽之斗,最后的下场,只会是死路一条。

正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何况,他现在若肯投降,刘秀是会封他为侯的。虽说比他现在的王位降了两级,但做侯也不错嘛!

张步思前想后,生出向刘秀投降的决定。张步借用商议军务为由,把苏茂骗到中军帐,话没说上两句,张步一个暗示,埋伏在中军帐四周的伏兵纷纷冲入进来。

苏茂大惊,难以置信地看着张步,厉声质问道:“大王,我苏茂千里迢迢,率兵来援助于你,而你却这样待我?”

在苏茂的质问下,张步一脸的羞愧,不过还是向四周的兵卒们一挥手,示意他们动手。众兵卒手持环首刀,冲到苏茂近前,众刀齐举,向苏茂一顿乱砍。

苏茂,可算是东汉初期的一代名将。

他是绿林军出身,当年孺子婴称帝,苏茂封刘玄之命,率军平定,杀了孺子婴,后来苏茂又奉刘玄之命,抵挡赤眉军,被赤眉军打败后,逃到洛阳,投靠了朱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