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一章 白衣琴师(第2/3页)

刘秀连连点头,说道:“将来,平定了隗嚣和公孙述,卢芳将会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届时,免不了还要依仗仲元。”

“陛下折煞微臣。”

刘秀对身边的洛幽低语了几句。洛幽应了一声,站起身形,走了出去。没过多久,有店伙计进来,还领进来数名乐师和十数名年轻貌美的女子。

乐师把乐器放在一旁,有的敲,有的弹,有的吹,舞姬们则是在包厢里翩翩起舞。

耿弇和耿舒常年在军中,难得能欣赏到歌舞,兄弟俩都是边饮酒边时不时的鼓掌叫好。

刘秀也是一脸的笑意,和耿弇、耿舒推杯换盏。

正喝在兴头上,刘秀忽闻包厢外有琴音传来。琴音抑扬顿挫,时高时低,士气磅礴,好似金戈铁马,又隐隐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耿弇和耿舒也都听到了外面的琴音,不约而同地看向刘秀。刘秀向乐师们摆摆手,包厢内的音乐很快停止,舞姬们也纷纷躬着身形,退到一旁。

包厢内没有了音乐,外面的琴音更加清楚。刘秀听了一会,说道:“《聂政刺韩傀曲》。”

《聂政刺韩傀曲》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广陵散》,是《广陵散》在古时的名字。

顾名思义,此曲的主角就是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描述聂震为父报仇,刺杀侠累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是瞎编的,聂政之所以刺杀侠累,并不是为父报仇,而是出于朋友的委托。

不过聂政的确是个狠人,单枪匹马,直冲侠累府,当时侠累是韩国丞相,府内侍卫众多。

聂政一个人,连杀相府侍卫数十人,最终将侠累刺死于府内,而后割面刺眼(自己毁容是为了不连累家人),自尽而亡。

《广陵散》是首长篇曲,里面有很多的小曲目,比如《发怒》、《冲冠》、《刺韩》等等。外面的琴曲,弹奏的正是《刺韩》,也是整首曲目的高潮部分。

这一段特别考验琴师的技能,既要弹奏出聂政是豪迈、勇敢,又要弹奏出金戈对战的凶险和激烈。

刘秀对广陵散并不陌生,只聆听了一会,他便可断定,琴师是位高手。

他站起身形,迈步向外走去,拉开包厢的房门,举目向外观望。

琴音是从花园中央的亭子里传来的,有树木阻挡,刘秀看不太清楚,朦胧中能看到是一白衣人坐在亭子里抚琴。

这时候,其它几间包厢的房门也都纷纷拉开,各包厢的客人似乎都有受到琴声的吸引,纷纷走出来。刘秀向左右瞄了一眼,而后,迈步走进花园里。

耿弇、耿舒二人急忙跟上来,两人随着刘秀,一并进入花园,举目一瞧,原来亭子里坐着一位白衣女子。

看年龄,她有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青衣,外面披着一层白纱,打眼一瞧,好像穿着白衣。

向脸上看,秀眉凤目,琼鼻高挺,朱唇丰润,莹润如玉。玉指如葱,轻抚银弦,琴音犹如水银泻地,令人回味无穷。

看罢抚琴的这位年轻美貌的女子,耿弇和耿舒皆忍不住惊叹道:“好个妙人!”此女不仅容貌过人,万里挑一,而且琴技出众,绕梁三日。

别说耿弇、耿舒被这名女子所吸引,就连刘秀的目光都落在她的身上,久久没有移开。

正在刘秀听得入神,也看得入神之时,突然间,不远处传出啪啪的掌声。

这突如其来的掌声格外突兀,也破坏了琴音的和谐,白纱女子的十指随之伸直,轻轻拂在银弦上。

刘秀皱起眉头,寻声望去。只见一名二十多岁、穿着华丽的青年,从人群当中走出来,边向凉亭而去,边拍着巴掌,笑道:“这位小姐好琴技,不知小姐芳名?”

白纱女子看了他一眼,什么话都没说完,站起身形,转身向凉亭外走去。见状,那名青年快步追上前去,来到女子近前,伸手抓住白纱女子的衣袖,嬉皮笑脸地说道:“小姐别急着走嘛!你还没说你叫什么名字呢!来来来,到包厢里,你为我单独抚上一曲!”

说着话,他拉着白纱女子要往包厢里走,白纱女子红了脸,一甩衣袖,沉声说道:“公子请自重!”

“怎么?嫌弃爷没钱?”说着话,青年把腰间挂着的钱袋拽下来,打开袋口,向外一倒,哗啦啦,十多颗金豆子滚落在石桌上。

青年向石桌上的金豆子努努嘴,问道:“这些够不够让你为爷抚上一曲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位小姐的琴技,本可让大家一起听,但你非要独自一人欣赏,岂不无趣?”

随着话音,刘秀背着手,走进凉亭,耿弇和耿舒也随之跟了进来。

见到有人横插一杠,青年面露不悦,转头看向刘秀,心中更是怒火中烧。不管刘秀是不是天子,他的外在形象极佳,身材高,因为精于武技的关系,身上几乎找不到赘肉,向脸上看,龙眉虎目,鼻梁高挺,薄唇似剑,双眸晶亮,炯炯有神,看人时,有不怒而威之感,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受到一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