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六十九颗心(第2/5页)

跑步时,眼前浮现出路知意的模样来。

她白了,他却黑了。她留长了头发,他却剪了个板寸。

总觉得一切都调了个头。

而令他耿耿于怀的,是她那碍眼的高原红不知何时让他看顺了眼,如今却消失不见了。这仿佛是个隐喻,昭告着两人的过往也渐渐变得云淡风轻。

*

路知意花了半个月时间,结束了在中飞院的大学时光。

她回了趟家,陪路雨和路成民待了几天,然后回到蓉城,坐高铁去滨城。

临行前,路雨准备了一肚子唠叨,在汽车站对她嘱咐了又嘱咐。

“每周至少打一次电话回来。”

“好。”

“钱不够用了就给家里打电话,别藏着掖着。”

“……小姑姑,我有工资的好吗?”

“有工资怎么了?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花钱的地方可多了,要是钱不够用,一定要跟家里说,别找人借钱。借钱不是好习惯——”

“停,这话我从小听到大,说点新鲜的吧。”

路成民嘱咐:“和领导同事把关系处好,不溜须拍马,但也要不卑不亢。”

“我知道。”

“在外面遇到难事,一定要告诉我和你小姑姑,哪怕帮不上忙,出出主意也是好的。”

“好。”

……

家人的唠叨总是这样,二十多年听过来,耳朵都起茧子了,他们却依然在重复同样的论调。

听话懂事如路知意,偶尔也会心燥不安。

尤其是青春期。

就连眼下,听着老生常谈的唠叨,她也有些无奈。

好不容易到了发车时间,她几乎是有些庆幸终于能脱离苦海了。

路成民要替她搬行李箱到大巴上,路知意忙道:“爸,我自己来,自己来就行。”

路成民笑了:“这种笨活儿你就让我干吧,将来你离得那么远,爸爸就是想帮你也帮不着了。”

也就是在那一刻,看着路成民弓着腰,有些吃力地把行李往车底下的空间里塞时,路知意的无奈刹那间消失了。

曾经是家里的顶梁柱,而后遭逢大难,短短六年就成了今天这样子。

路成民很高,年轻时也是镇上不少女生爱慕的对象,可如今路知意看着他清瘦佝偻的模样,过早到来的两鬓斑白,喉咙发堵。

曾经巍峨如山的父亲,如今已成为老头子。

她上了车,坐在靠窗的位置,侧头看着站在窗外冲她挥手的人。

司机叫了一声:“要发车了,都到齐了没?”

半分钟后,大巴就发动了。

县城四面环山,建筑低矮陈旧,广告牌花花绿绿、乱七八糟,唯有天上的蔚蓝一片、青山的苍翠巍峨、和在云端若隐若现的贡嘎雪山,足以令人心生向往。

路知意坐在座位上,拼命朝窗外挥手。

厚重的玻璃隔住了彼此的声音,她只看见路雨和路成民的嘴唇开开合合,却听不见他们在说些什么。

这一刻,她前所未有地意识到,她终于就要飞离这群山之中了。

她离开了这里,将来只会在思乡时候,以故人的身份回来,却再也不会与雪山牦牛终日为伴,再也无法睁眼便看见贡嘎雪山。

她会把路成民和路雨接出大山。

她终于能够冲上云霄,远离贫穷与落后了。

可也是在这一刻,她望着消失在大巴后方的两个小黑点,望着从窗外渐次划过的青山绿水,望着那涌动的云、缭绕的雾,忽然之间泪如雨下。

这情绪来得太突然,略显矫情。

她笑了笑,抬手去擦那滚烫的热泪,如释重负里又带着几分心酸。

再见了,二郎山。

再见了,冷碛镇。

*

苏洋在动车站等着路知意,大老远就看见了她,又蹦又跳地朝她挥手。

一同来的,还有一个不速之客。

陈郡伟。

两年前,陈郡伟顺利结束高考,三次模拟考试都没上过重本线的人,忽然间超常发挥,以三分的微弱优势,超过了重本线。

陈家上下,举家欢庆。

结果填报志愿时,他险些没和他妈打起来。

陈郡伟一直就打定了主意,他要学法律。

不为别的,从小到大看着他爸妈这么拧巴的婚姻,还死拖着不离婚,他爸没法和真爱好好过日子,他妈也浪费着自己的人生,他心里就气。

所以陈郡伟自打懂事起,就立志要学法,别的法他无所谓,《婚姻法》他是一定要往死里钻、往死里修的。

可他这分数,若是留在省内,选不了好学校的法律专业。

庄淑月给他打点好了,要他去北方念书,那所学校名气不错,法学院师资力量也挺好。可陈郡伟这节骨眼上犯了病,非要留在省内不可。

那一阵,陈郡伟和家里拧,也跟路知意拧。

庄淑月一早看出儿子对家教有点旖旎想法,找上路知意劝他,前途为重。可路知意的劝说头一回在陈郡伟这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