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蟹肥杏黄(第2/3页)

裴琰停住脚步,回头望了望,道:“轻身功夫,也瞧不出是何门派吗?”

“是。”安华低头道:“奴婢故意引她追赶,但瞧她身法,不象奴婢所知的任何门派的身法。”

“日常说话,就没有一丝破绽,找不到一点线索?”

“是,相爷。她只说是住在荒山野岭,师父去世后便下山游历,师父的姓名她也不知,只知叫师父。再问她住在哪里,她说她也不知,下山后走了数百里才到的南安府。她句句话都似语出天真,毫不作假,但偏让人找不到一点入手的地方。”

裴琰想了想,冷笑道:“她小小年纪,心机如此之深,倒真是不简单。敢玩到我头上的人,这世上也少有。我倒要看看,她想玩什么,想怎样玩。”

安华头垂得更低,不敢出声。

裴琰再想了想,道:“她既如此心机,你也不用再套她底细。让院子外的人变明为暗,该怎么做,你清楚吧?”

“是,相爷。”安华行了一礼,退入黑暗之中。

凉风徐来,裴琰觉先前在静王府中喝的菊酒酒劲上涌,面上有些发热,觉得此时去蝶园给母亲请安不太妥当,想找个凉快地方散散酒意,思忖片刻,往西园子方向行去。

此时一弯残月如钩,斜挂在如墨天空。裴琰将衣口略略拉松,任冰凉的夜风拂去些许酒意,迈入西园。

见崔亮侧依于竹椅之中,翘着二郎腿,一盘水煮花生摆于椅前,正左手握着酒壶,右手将花生剥开弹入口中。裴琰笑道:“子明好兴致!”

崔亮斜睨了他一眼,也不起身,右手将身侧一把竹椅向前一推,裴琰足尖在地上一点,身形盘旋,人似敛翅飞鹰,轻巧地落在椅中,右手一伸,正好接住崔亮抛来的酒壶。

他望着手中酒壶,苦笑一声:“我可是刚饮了数壶菊酒回来的,子明这雕酒,只怕我承受不起了。”

崔亮也不说话,将身前碟子一拨,裴琰右手将酒壶掷回给他,再一抄,将碟子稳当抄于掌心,捻了几粒花生,边剥花生边道:“听裴阳说,这段时间,为救那丫头,辛苦子明了。”

崔亮扬了扬下巴,正好张口接住右手抛出来的花生,边嚼边含混道:“相爷说这话,可是嫌我在这西园住久了?”

裴琰知他脾性,也不着恼,微微一笑,放松身躯,靠上椅背,望上天际疏朗的星月,剥了一粒花生入口中,道:“不瞒子明,我还只有到你这西园子来,才感觉自己不是那个左相,不是什么剑鼎侯。若是连你也走了,我这相爷,可做得越发无趣。子明还是来帮我吧,也让我能喘口气。”

崔亮笑了一笑,面容平静,心中却涌上些许嘲讽之意。

相处两年,崔亮对眼前这位左相知之甚深。此人绝顶聪明,剔透玲珑,他能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固与其行事狠辣、为人坚韧、有魄力够手腕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其对权势极强的渴望欲,对名利天生的执着感。

他是天生的猎人,对狩猎权势有着无比的狂热。在这波谲云诡、步步惊心的权力场,他不仅不会感到厌倦,反而如鱼得水,乐此不疲,在倾轧搏杀的过程中获取无穷的乐趣。

他若真是感到这左相做得无趣,只怕也无力再撑起这深不见底的相府,更无法再站在这世人瞩目的高处。

崔亮斜靠着椅背,懒洋洋道:“所以说,还是我一介布衣过得自在,相爷若是哪天致休了,不如我们结伴云游天下,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裴琰见他又避过话头,心中微恼,面上却仍是和煦笑着:“好啊,能与子明结伴游天下,想来必是另一番美妙境界。”

他又叹了口气,道:“唉,我现在就是想甩手走人,只怕也不行。朝中局势错综复杂,武林风起云涌,影响到军中形势,我实是有些力不从心,偏手下人,没几个让我省心的。”

崔亮并不接他的话头,忽然俯过身来,细看他胸前那个胭红的‘爪印’,半晌后蹙眉道:“相爷,我还奇怪你为何一直不娶妻纳妾,原来是在外面有了贴心人了。”

裴琰低头一看,哭笑不得,索性将外袍脱了下来,望着袍子上那个张牙舞爪的红印,想起此刻自己说不定正被某人骂成大闸蟹,唇角忍不住微微上翘。

崔亮看着他闪烁着慑人光芒的双眸,略带冷酷与玩味的冷笑,还有那俊眉星目中天生的傲气,忍不住暗叹了一口气,高高地举起了酒壶,酒箭在空中划过,直灌入喉中。

院子中高大的银杏树被夕阳罩上一层若透明若浅白的薄薄暮霭,江慈在暮霭中踱来踱去,从院门走到房门,又从房门踱到树下。

安华坐于房门口的小凳上,手中拿着绣棚,纤细的手指捏着绣花针轻掠过自己的眉鬓,抬头看了看正仰面望天、口中念念有辞的江慈,笑道:“江姑娘,你这样走来走去,半个时辰了,不嫌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