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愿者上钩(第2/3页)

静王眼中闪过恨意,自出生以来时刻纠缠于胸,生母为浣衣局宫女、出身寒素的自卑感,与身为皇子、天之骄子的自傲感夹杂在一起,让他这个素来以儒雅淡静著称的王爷,也忍不住露出激愤之色。

裴琰低头饮了口茶,又抬头微笑道:“王爷,您是明白人,不用我多说。现在局势很清楚,太子庸碌无为,皇上隐有废立之心,但与您争这个位子的庄王爷,他身后有着卫昭、陶相、高族这三大势力在鼎力支持,而朝中另一大力量清流一派及薄公又站于中间,唯皇命是从,敢问王爷,您的背后,有谁在支持您?”

静王站起身,长揖道:“望少君恕我鲁莽之举,日后,还需少君多多辅佐于我,你我携手共创大业!”

裴琰忙站起来回礼:“王爷这般信任于我,实在愧不敢当,裴琰自当殚精竭虑,为王爷作一马前卒,戳力效命,共图大业,死而后已。”

二人同时起身,相视一笑。

静王露出热络的笑容,把住裴琰双臂笑道:“听少君这一席话,真是令我茅塞顿开,对朝中局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只是不知少君现在打算如何?如若真逼 得要离开朝中一段时日,又有何妙计?”

裴琰转身拿起那套《漱玉集》,微笑道:“当年高唐先生批注此书,他论点再精妙,再旁征博引,发人深省,但仍是围绕着这本漱玉集来写的。”

他又转回身向静王道:“我无论在朝在野,无论为官为民,长风骑八万人马日后不管是谁统领,这辅佐王爷的心,也是始终不会变的。”

静王面上露出感动之色,裴琰行手礼让他坐下,二人坐定,裴琰又道:“至于皇上这番布置之后,会如何动我,君心难测,我不便推断。但我自有计策回到朝中,只是需得王爷届时鼎力相助。”

“那是自然,我若无少君相助,只怕日后下场,将比‘逆王’们更惨。”静王沉声道。

裴琰捧起《漱玉集》,递至静王眼前:“这套《漱玉集》,还请王爷笑纳。”

静王忙推道:“此乃文中瑰宝,本王岂敢要少君割爱,能借来一观就心满意足了。”

裴琰面带谦诚之色,说道:“王爷,我这副身家性命都是王爷的,日后唯王爷之命是从,区区一套《漱玉集》,自然更要献给王爷,以证诚心。”

静王缓缓接过《漱玉集》,手抚书册,片刻后笑道:“好好好,今日得少君赠书明心,实乃生平乐事,本王就厚颜承受这份重礼了,日后待本王寻到相匹配的珍宝,自会回赠与少君的!”

裴琰将静王送出府门,慢慢悠悠地走回书阁,在窗前伫立良久,回转身,摊开宣纸,浓墨饱蘸,从容舒缓地在纸上书下三个大字―――‘漱玉集’,他长久地凝望着这三个字,笑了一笑,放下笔,缓步走出书

虽已至秋末冬初,但这日阳光明媚,和风细细,那耀目的光辉,倒似是天地间在释放最后的秋色,赶在严冬来临之前,给世间洒下最后一丝暖意。

黄昏时分,仍是暖意融融,江慈哼着小曲,心情愉悦,蹲在院角自己开垦的那片花圃中,一手握着花锄,一手不停拨弄着泥土。

她自从卫昭手上拿到一半解药,免了部分性命之忧,又从崔亮口中确定了那姚定邦确为奸恶残暴之流,下定决心替卫昭实施移花接木、混淆视听之计。这两日想到既能从卫昭手上拿到解药,又能令裴琰放过自己,小命得保在望,心情实是愉悦无比,边在土里翻腾,边唱上了一曲策马谣。

裴琰进园,她斜睨了一眼,也不理他,自顾自地忙着。裴琰负手慢慢走过来,俯身看了看,微微皱眉:“你的花样倒是多,也不嫌恶心!

江慈抓起一把有数条蚯蚓蠕动的泥土,送至裴琰面前,笑道:“相爷,你钓不钓鱼的,这倒是好鱼饵。”

裴琰蹲落下来,摇了摇头:“我现在在家养伤,哪能出去钓鱼。”

江慈想了想,忽地眼睛一亮,忍不住抓上裴琰的右臂:“相爷,府内不是有荷塘吗?里面一定有鱼的,我们去钓鱼玩,好不好?我钓鱼的本领在邓家寨可是数一数二的。”

裴琰急忙将她沾满泥土的手甩落,耳中听她说到荷塘二字,愣了一瞬,笑道:“哪有在自家园子里钓鱼的,改天我带你去映月湖钓鱼,倒看你有没有本事胜过我!”

江慈轻哼一声:“自家的园子里为什么不能钓鱼?那荷塘用来做什么?难道就是看看吗?或是醉酒后去躺一下、吹吹风吗?”

裴琰冷哼一声,站起身来:“子明呢?还没回吗?听说他这两日未去方书处当差,是不是身子不适?”

“不知道,昨天早上见他还好好的,但他昨晚好似很晚才回来,我都睡下了,今天一大早他又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