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寒光铁衣(第3/6页)

其实,我用这个天极阵,也只是想将你的人马引出关来而已。

阵形如流水,流水生生不息,愿能将这一切血腥和杀戮冲去。

他断然举起右手,随着他这一举,绚丽烟花布满了秋日晴空。

关塞上,滕瑞抬头,望着满天焰火,心头越来越是不安,但这不安来自何处,却又有些想不明白。正思忖间,忽听得身后关塞北面的军营里传来震天杀声,也有将领急速奔上城楼:“先生,不好了,有数万人从北面袭击我军军营!”

滕瑞大惊,数万人?!回雁关以北,何来数万人配合裴琰进行夹击?!

他急速奔下关墙,放目远看,但见己方军营中,火光冲天,浓烟四起。他不及反应,远处,一个戴着银色面具的白衣人,带着大队人马如飓风狂卷,直冲向关门。

那白衣人面目隐在面具之后,手中长剑上下翻飞,招招夺人性命,他带着人马狂卷而来,所过之处,桓军人仰马翻,遍地死伤。

滕瑞看清来袭人马身上的服饰竟是月落一族,心中一惊复又哀叹:大势已去!

他当机立断,重新奔上关墙,挥出旗令。宇文景伦与易寒正觉有些不对劲,忽听得己方号角之声,竟是有敌从后突袭、形势紧急、速请撤退,不由大惊。

桓军也是训练有素之师,号角一起,便不再恋战,井然有序后撤。却听得杀声卷来,不知从何而来的人马不断从己方阵营攻来,还是数万之众。

桓军后有长风骑追击,前有这数万人拦截,阵形大乱,互相践踏之下,死伤无数。死者尸身将关门附近堵塞,令桓军更无法迅速撤回关塞北面。

滕瑞急中生智,命人吹出号角,毅平王所率之军听到号角声,本能下依号令行事,挡住了南面追来的长风骑。

宇文景伦自是一听便明,率领自己的嫡系将士逐步向关北撤退。

身后,长风骑的杀声一步步推进,一步步追来,追过回雁关,追向东莱。

华朝承熹五年九月十三日。

长风骑与桓军对决于“回雁关”前,桓军中计,被引出关塞,主力陷于长风骑阵中。

同日,月落三万奇兵突袭“回雁关”,与长风骑夹击桓军,桓军大败,毅平军全军覆没,宇文景伦右军死亡惨重。

宣王宇文景伦率中军和左军节节败退,北逃至东莱,裴琰率长风骑、月落圣教主率兵联手追击。

桓军不敌,再向北溃败。仓惶中北渡涓水河,战船遭人凿沉数艘、放火数艘,溺水者众。

裴琰率长风骑追至涓水河,东莱、郓州等地渔民纷纷撑船前来支援,又有民众自发在河床较浅处迅速搭起浮桥,长风骑驰过涓水河,一路向北追击桓军。一一一、寒光铁衣

如雷战鼓,三军齐发。裴琰紫袍银甲,策骑列于阵前,田策持枪于左,许隽提刀列右,其余一众将领相随,数万人马乌压压驰至“回雁关”前。

裴琰身形挺直,俊眸生辉,策动身下“乌金驹”,如一团黑云驰近,又四蹄同收,嘎然立住。关上关下,数万人都忍不住在心中喝了声彩,马固是良驹,裴琰这手策马之术却也是宇内罕见。

裴琰含笑抬头,运起内力,声音清朗,数万人听得清清楚楚:“宣王殿下,能与殿下沙场对决,人生快事。不知殿下可愿与裴琰切磋几招,也好在这‘回雁关’前留下千古美名?”

关塞上,宇文景伦未料裴琰竟当着两军将士之面,公然向自己发出挑战,自己若是应战,不一定打得过他,可若是不应战,这十余万人都盯着,只怕会让全天下人耻笑。滕瑞不由也微皱了一下眉头。

只得裴琰又朗声道:“当日镇波桥前,宣王殿下行偷袭之实,裴琰多月来对殿下的身手一直念念不忘,却也颇为遗憾,未能与殿下正式一决高低。殿下今日可愿再行赐教?裴琰愿同时领教殿下与易堂主的高招。”

他这几句话说得真气十足,在“回雁关”前远远传开,两军将士听得清清楚楚。当日镇波桥前,宇文景伦与易寒联斗狂乱中的裴琰,确曾暗自偷袭。此时两军对垒,裴琰此番话一出,大大的损了宇文景伦的面子,桓军又向来尚武,崇拜英雄,听裴琰这话,都感到面子上有些下不了台。

那边华朝军中,号鼓齐作,喧嚣震天。

“宇文景伦,龟儿子,是不是怕了咱家侯爷啊!”

“就是,有种背后偷袭,没种和咱们侯爷当面对决啊!”

“孬种,趁早滚回去吧!”

宇文景伦颇觉为难,易寒道:“王爷,要不我去与裴琰斗上一斗。”

“不妥。”宇文景伦摇头:“裴琰此举定有深意,不可轻举妄动。”

旁边的毅平王有些不耐:“管他的,咱们数万人冲出去,他想单挑也挑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