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2/7页)

张学良气愤至极,这时,又有两件事呈报到他的案头,促使他起了杀心。一,已转任兵工厂督办的杨宇霆,与常荫愧联名上书,要求张学良拨巨款扩充沈阳兵工厂,张学良曾对二人说东北财政困难,无法筹措,二人竟要动用铁路收入垫付。二,常荫槐成为封疆大吏后,扩充实力,培植亲信,利用铁路资金,擅自编练山林警备队近二十个营的兵力,私隐武装,乃军中大忌,此举引起张学良的怀疑。

杨宇霆也觉察出张学良对他和常荫槐的不满,但绝想不到张学良敢杀他,为此,他让家里常年养着的术士,曾扶乩问卜,得乩语:“杂乱无章,扬长而去。”术士认乩语不详,隐有“炸烂吴张,杨常而去。”吴为吴俊升,张是张作霖,杨常自不用说了。但这并没引起杨宇霆的注意,其所作所为自然也就没有收敛。

张学良在杀杨宇霆和常荫愧时,也是犹豫不决,说实的,杨、常二人,辅佐张作霖,功不可没,杀之可惜。可是不杀,又怕后患无穷。无奈,他拿起块银元,抛空掷地,心中想,若是银元人头一面朝下,必杀之。连着六次,都没见人头朝上。张学良认为这是天意。这天是二九年的一月十日的晚上,他喊来警务处长高纪毅、副官谭海,命令执行处死杨宇霖和常荫槐任务。

杨宇霆刚下班回家,听说帅府来电话,邀其去打牌,他没有多想,饭都没吃,驱车前往,刚进入帅府的老虎厅,便与先前到达的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等卫兵扣下,说他们二人,吞贪军饷,贻误战机,图谋不轨。没容二人辩解,枪响了,二人立时毙命。

张学良此时就在二楼,听到枪声,他顿时后悔,想二位重臣,纵有千错,罪不该死,罢其官职,或软禁起来,也不失一个好的办法。他走下楼,看着杨宇霆和常荫槐的尸体,落下泪,吩咐亲信刘多荃代表他,去杨、常两位家中,送慰藉费各一万大洋。后来,又亲笔写信杨宇霆在法国留学的儿子杨春元,安慰他好好学习,日后为国家效力。

第二天,张学良发布处决杨宇霆、常荫槐的通告,罪名是:“妨碍统一、阻挠新政。”

东北易帜,顺应民心,反对者都从各自的利益着想,抛开杨宇霆、常荫槐,就说吉林驻军的参谋长熙洽吧。当他听说张学良归顺南京,感觉天似乎都塌下来了,万分沮丧。他最恨的就是国民党,当初他去日本留学,准备回国效命清廷,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发动的武昌起义,致使大清江山土崩瓦解。试想,现在要还是清皇一统天下,以他皇室宗亲身份,恐怕早就是个军机大臣和王爷,怎么也不可能屈就一省驻军的参谋长。入奉军以来,他卧薪尝胆,甘居人下,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挥师入关,重整大清河山。现在南北统一,民国强大,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张作相被任命新东北军副司令长官,吉林督军府随之改为副司令长官公署,更换牌匾时,他呆然地看着,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子,有说不出的难受。在杨、常被张学良枪毙后,他的真实情绪更不敢表露,只能在大老徐家,喝酒泄愤。

大老徐对世事的变迁,既不懂,也不过问,只是见熙洽垂头丧气,借酒浇愁,她免不了要劝解一番:

“我就弄不明白你这个人,官当得也够大了的,钱多得花不完,姨太太一大帮,女人让你睡个够,你还想咋的?管它民国不民国的,你不照样儿吃香的喝辣的。”

熙洽一喝多,舌头就长:“你……你个娘们儿,你……你懂个啥,你知道我……我祖上是谁吗?我祖上是……是莫尔哈齐,你知道莫尔哈齐是谁吗,他……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亲弟弟。”

大老徐:“哎呀,你绕来绕去的,我都听糊涂,你那祖宗啊,骨头渣子怕是都找不到了,你总提他们干啥……”

熙洽手指着大老徐说:“掌嘴,你……你敢辱没先皇,按我们大清律,要凌迟处死,你……你知道啥叫凌迟处死吗?”

大老徐:“行了,行了,你总说要处死我,还总在我这儿睡,赶明个儿,你还是回去找你那些姨太太去吧,省得在这儿老吓唬我。”

熙洽醉态地哈哈大笑:“咋样儿,怕了吧?你……你不要怕,我舍不得处死你,我……我喜欢你。对了,你……你知道吗,在我们大清朝,我……我是王爷,你就是妃子……”

大老徐笑嘻嘻地:“算了吧,我可没那个富贵命,我听说过,你们的大清朝,几十个女人伺候一个王爷,男的天天风流快活,女的年八月捞不着腥味,这我可受不了。”

熙洽欲要来扯大老徐:“你……你个骚娘们儿……”

这时,门开了,徐兰香进来,她没想到两人大白天喝着酒,还亲亲热热,她想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