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长城谣(14)(第2/3页)

“哒哒哒哒嘀嘀嘀嗒”司号员吹响西北军传统的唢呐,以壮大军虎威。有人在混战中踢翻了电石灯,将鬼子的行军帐篷点成了一只巨大的火把。有人则在冲锋的中途俯身下去,给那些受伤倒地的鬼子每人补上一刀,以防他们再玩同归于尽的把戏。更多的特务团弟兄,则结着伴儿冲进鬼子群中,用大刀砍出一条条血淋淋的通道。

天空迅速被火焰烧红了,红得就像一个巨大的锅底。在被烧红的穹庐下,远处的长城显得愈发巍峨。他站在那里,他一直站在那里,瞪圆眼睛,静静的,自豪地看着身边这场战斗。从被筑起的那一天到现在,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亲眼目睹过无数场战斗。目睹过胜利,目睹过失败,目睹过平局,却从来没发出过任何声音。

他不会发声,不会为守卫者们击节喝彩,却把自己的呐喊声和欢呼声,悄悄地送进了每一位守护者的灵魂深处。让他们感受的长城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长城的尊严,让他们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灵魂和肉体,铸造成一道永远不会倒下的另外一座长城!东起大海,西入荒漠。当灾难降临之时,每一位身体内流淌着中国人血并且以自己祖先血脉为荣者,都化作长城上的一块砖,肩膀挨着肩膀,灵魂挨着灵魂,为父母兄弟,为子孙后代,挡住来自域外的野兽,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

他曾经被屈辱的出卖,被野蛮地攻破,却永远不曾倒下。他屹立着,因为在最黑暗最冰冷时刻,也有中国人在屹立着。他辉煌着,因为不管经受多少磨难,铸造他和保护他的那个民族,都会重塑辉煌!

在长城根儿下的这场战斗里,张松龄和廖文化两个人的组合,不是冲得最勇猛的一对,却是最扎眼的一对。他们两人当中,有一个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油子,在西北军通行的破锋八式基础上自行领悟出来的刀法,攻少守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另外一个人,则是初下山岗的乳虎,牙齿还没有长齐,胆子大得却足以把天包住。生疏的刀法施展开来,十招里有九招是在进攻,另外一招,还琢磨的是如何与鬼子玉石俱焚。

与张松龄和廖文化两人捉对厮杀的鬼子兵们可倒了大霉,所有攻向小胖子的刺刀,都被老兵油子连挡带推,走到了空处。而小胖子每一刀劈下时,却是力大势沉,不给他自己留退路,也不给对手留退路。有名小鬼子只是闪得稍微慢了半拍,就被张松龄给开肠破肚。另外两名鬼子大叫着向张松龄的胸口猛扎,却被廖文化一记横推外加一记斜蹭,统统给带偏了方向。

“杀!”趁着一名小鬼子被廖文化带得脚步踉跄,张松龄从侧面扑过去,就是一记横扫千军。四斤重的大刀被他两只手全力抡开,速度快得如同闪电。小鬼子半边身体都被刀刃切断了,兀自感觉不出疼痛。直到看见那个中国人里非常罕见的小白胖子军官狞笑着将一把染满了鲜血的刀片从自己身体上往外扯,才惨叫了一声,瞬间委顿于地。

最后一名与二人放对的鬼子又一抢刺了过来,再度被廖文化用大刀死死挡住。他气得两眼通红,不管近在咫尺的小胖子中国军官,一枪接一枪刺向老兵油子。“当!”“当!”“当!”“当!”刺刀磕打在大刀的侧面,发出一连串的脆响。廖文化一下接一下地遮挡,守得泼水不透。张松龄则从鬼子身后举起刀,好无声息地一刀劈了下去,将鬼子连肩带背砍下了小半边儿。

冲着廖文化友好地笑了笑,他迅速转身,冲向另外一组与弟兄们对刺的鬼子。“你慢点儿行不行,急着去死啊!”廖文化又累又热,大声诅咒。打了十好几年的仗,无论是对内战斗,还是对外战斗,他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卖力过。一直冲在靠前位置不说,还为了掩护张小胖子这个冒失鬼,受了两处不重不轻的刺刀伤。一处在大腿侧面,一处在肩膀上面,都是紧擦着肌肉一挑而过,留下的口子至少有三寸多长。被汗水浸泡,疼得火烧火燎。

而收获?鬼他娘的才知道收获?好像所有跟两人放对厮杀的小鬼子,最后都是被张小胖子给砍死的,老廖一直在给他打下手来着!而那张小胖子,则不管不顾往人堆里头扎,根本不肯停下来收集鬼子尸体上的肩章!

一想到没有肩章就无法统计战功,廖文化就觉得身上的伤口愈发地疼得厉害,脚步也跟着开始踉跄。失去廖文化配合的张送龄变得很孤单,接连跟两个小鬼子交了手,都被别的弟兄抢先一步拔了头筹。

身边已经找不到落单的鬼子了,张松龄不得不暂且停住脚步,回头寻找好搭档廖文化。眼角的余光里,却看见一名鬼子中队长在几个亲信小鬼子的保护下,正往营地最大的一堆弹药箱子旁边退。而营地内的其余鬼子,已经全部被弟兄们分割包围。正背靠背平端着刺刀,做最后的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