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晨星(11)(第2/3页)

“他们,他们出现得太突然!”铃木三郎伸手在额头上抹了两把,然后快速回应。不把责任全推到自己头上就好,不把责任推到自己头上,自己就有机会报仇雪恨。“好像打草丛里钻出来的一般,等你看到他们,他们已经杀到了你身边!而咱们的行军习惯,又恰恰不适合应对这种突然袭击。不把阵势摆开,子弹很可能会误伤到自己人。而等咱们把阵势摆开了,他们已经又跑远了!”

“嗯!”刚才在汽车里旁观,川田国昭心里也有同样的感觉。敌军的两次冲锋,都充分利用了丘陵地带人马容易隐藏的便利。而所采用的战术,也好像针对帝国军队的短板演练了很多回一般。

“敌人,敌人冲锋时,队形很整齐。并且一直在变化,越靠近咱们,马与马之间的距离越小。”偷偷看了一眼川田国昭的脸色,铃木三郎继续说道,“而他们在撤离时,又尽量将队伍分散开。并且还会双手松开马缰绳,转过身来打枪,虽然保证不了准头,却让咱们的士兵无法从容瞄准!”

“哦?”这个细节,川田国昭倒是没注意到。他只注意到自己麾下的士兵们突然变得极其慌乱,子弹打出去根本没有准头。

“嗯,他们的骑术,的确非常精湛!是我见过最精湛的!”铃木三郎回忆了一下,再度低声补充。“一点儿不比咱们大日本帝国的骑兵差,甚至有可能更胜一筹。特别是冲锋中进行的阵列变换,属下从来没有在帝国的骑兵部队里看到过!”

“是蒙古人的古典骑兵战术!”一直在旁听的作战参谋白川四郎忽然插了一句,白净的脸上写满了震撼,“居然有人试图把古典骑兵战术,重新引入到现代战争当中。这个人真的是个天才,也真的很有胆子!”

“古典骑兵战术?”川田国昭和铃木三郎齐齐转头,望着白川四郎,目光里充满的不解。

“这种战术已经消失多年了,具体的说,自打火枪出现之后,这种战术就越来越不适应战争。待机枪出现,就彻底被淘汰了出去!”作战参谋白川四郎点点头,非常耐心地解释。

看着川田国昭和铃木三郎两个依旧是满头雾水的模样,想了想,他继续耐心地解释道:“中世纪骑兵的很重要战术特点,就是靠密集的队形和战马冲击时带出的气势,来从外部和内心两个方面压垮自己的对手。但可以连续射击出现的机枪出现之后,就能对集团式冲锋进行火力拦截,队形越密集,越是一边倒的被机枪屠杀!所以现代骑兵操典里,无论是欧洲人,苏联人和大日本帝国,标准战术都是凭借马匹的高速机动,穿插到敌军薄弱处。然后跳下马来,像步兵一样构筑阵地,趴在战壕里攻击或者拦截敌人。”

“嗯——!”川田国昭和铃木三郎回忆着上军校时的课本,连连点头。

“所以严格的说,现代骑兵,已经彻底变成了枪骑兵,或者说是骑着战马的步兵。除了能高速机动之外,其他方面,与普通步兵没什么区别!”作战参谋白川四郎想了想,继续补充,“而刚才出现的那一小股中国骑兵,却从来没有离开过马背。进攻,撤退都如行云流水。一击之后,立刻与咱们脱离接触。这是当年蒙古帝国征服亚洲和欧洲时的经典战术,至不过将弓箭换成了步枪和轻机枪,将蒙古弯刀换成了哥萨克马刀!”(注2)

“嘶——!”川田国昭和铃木三郎两人轻轻吸了一口冷气,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如果敌我双方面对面进行战斗,凭借手中的重火力,他们可以轻易将这支中国骑兵屠杀殆尽,自己这边不会损失一兵一卒。可如果中国骑兵一直采用这种突然从山丘后杀出来,打了就跑的办法,恐怕下一次双方发生接触,自己这边依旧要被打得手忙脚乱。毕竟几十年养成的行军习惯,不是想改就能改得掉的。而炎热的天气和简陋到极致的道路情况,也不准许他们采用分散队形一步步朝目的地慢慢挪。

“不过,我想他们最多再发起一、到两次这样的进攻,就会主动退却了!”熟读各类战争典籍的白川四郎却不像其他两人那样沮丧,笑了笑,信心十足地得出一个结论。

“退走?他们为什么要主动撤走?!”川田国昭听得又惊又喜,瞪圆了眼睛追问。

“是啊,他们难道不想继续占便宜了么?”铃木三郎也是百思不解。如果换了他与对手易地而处,看到有便宜可占,肯定要一次占个够。怎么肯能在对手没有发现反制办法之前,就主动打道回府?!

“他们的战术对骑兵和战马的要求都非常高。身体协调性差的和胆子太小的人,都适应不了这种战术。而他们胯下的战马,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着同样的体力和灵性。”白川四郎笑着点点头,非常有把握地解释,“每一次冲锋,人和战马都处于高度兴奋,高度紧张状态。精神和体力的消耗都至少是平时的五六倍,甚至十几倍。这样重复三到四次下来,即便人还能支撑得住,战马也筋疲力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