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逢(6)(第2/3页)

“敌袭!”呆愣愣地看着中国骑兵向自己面前扑了足足一百多米,松本大介才像从噩梦中被惊醒了般,扯开嗓子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旋即,他的尖叫声被凌乱的射击声吞没,等不及他这个中队长发布命令了,最先反应过来的那批鬼子兵,扣动扳机,朝着疾刺而来的“长矛”疯狂攒射。

“呯呯呯!呯呯呯!”鬼子兵们慌乱中射出的大部分子弹都落到了空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发子弹打在“长矛”之上,飞溅起一串串耀眼的猩红。然而,整根长矛的速度丝毫未曾减慢,继续贴着草尖向前飞掠,越飞越快,越飞越急!

加速,加速,继续加速!冲在队伍最前方的赵天龙没有做任何停顿,紧跟在赵天龙身后的组成阵眼的张胖子,也没发出任何指令。按照平素训练时反复强调的规矩,骑兵们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身体紧紧贴在马脖颈后,继续加速,加速。把战马的速度全部压榨出来,用速度去换取生存机会,换取最后的胜利!

两百多米的距离,只够战马奔行十三、四秒!而相对阴暗的月光、不断变化着的地形和战马的移动速度,都将对敌人的瞄准产生极为不利影响!

事实上,比上述几项对士兵影响更大的,则是马群对着头顶踩过来时,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第一波射击没有看到结果,很多鬼子兵连重新拉动枪栓的尝试都不去做,立刻掏出刺刀,手忙脚乱地朝枪管前端套去。尽管战马距离他们还有百余米远,足够他们再打上一到两轮。

只有寥寥几挺歪把子,还在努力给中国骑兵制造麻烦。但是正副射手之间的配合,却突然变得极为生疏。小鬼子工业底蕴不足的缺点,也在仓促射击中暴露无遗。焦躁的枪声只维持了五六秒钟,就戛然而止。一挺机枪的主射手扭过头,对着负责装填子弹的副射手破口大骂。另外一挺机枪的主射手和副射手则拿起水壶,用力在枪身上敲打,试图将卡了壳子弹,以最快速度从枪管里退出来,重新射击。还有几名机枪手,至今没发出任何子弹。弓着身体继续沿队伍两侧的山坡猛跑,试图寻找一个最佳射击点,然后再打中国骑兵一个措手不及。

“八嘎!废物!吃糠长大的废物!”松村大介三步并作两步追上一名正撅着屁股寻找安全射击地点的机枪手,将后者踹翻在地上。抢过歪把子,调转枪口,冲着赵天龙疯狂扫射。那是整个中国骑兵的矛锋,打断了矛锋,后续的攻击自然会土崩瓦解。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子弹倒映着数点星光,打进了赵天龙身后三米远的位置。将一名游击队员直接推下了坐骑。无数马蹄从此人身上踏过,带起一串串鲜红的血肉。张松龄脸上也溅了一道,瞬间将他的眼睛烧得通红。

然而他却没做任何反击,继续紧跟着赵天龙,继续催动坐骑加速。整个骑兵队伍也对自家的伤亡视而不见,带着风,带着火,带着对小鬼子的刻骨仇恨,继续加速,加速,加速,直到马蹄踩上小鬼子的头颅。

赵天龙的黄膘马第一个抵达目的地,前蹄下落,将一名转身逃命的鬼子兵踩了个筋断骨折。他背上的主人则把宽刃厚背中国式长刀迅速前捞,借着马速,捞上另外一名鬼子的肩膀。将后者连头带肩砍飞出小半截!

另外三名游击队员从赵天龙闯开的口子,并排而入。手中哥萨克军刀尽力向下斜伸,如同割庄稼般,将碰到的物体纷纷割倒。小鬼子队伍中的缺口瞬间被扩大了三倍有余,周围还有无数人被吓破胆子,端着步枪,狼奔豚突。更多的中国骑兵从这个缺口冲了进去,挥舞哥萨克军刀,将停在原地试图负隅顽抗者和掉头逃命者,毫无差别地收割。血光一道接一道喷上半空,宛若一朵朵绚丽的焰火。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机枪子弹从侧面的山坡上扫过来,将几名狼狈逃窜的鬼子兵射翻在地。“八嘎,不准乱跑!赶紧让开,让开!不准挡住我的视线!!”中队长松村大介两眼冒出绿光,冲着麾下的士兵们大声招呼。没有人听见他的命令,即便听见了,也不会遵从。从山坡上扑过来的中国骑兵太多了,每人只要挥一次刀,就可以将松村中队统统杀光。这个节骨眼上,继续挡在骑兵战马前面才是自己找死。只要来得及避开,鬼子兵们绝对不会做其他选择。

“八嘎!八嘎!”松村大介气急败坏地咆哮着,将枪口努力抬高。他麾下的鬼子兵身材矮小,中国军人却都骑在战马背上,如果仔细瞄准的话,应该能将二者区别开来。然而,过于仓促的动作,却让几梭子子弹全都打到了天上。歪把子独特的构造,根本不适合站立射击。而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松村大介也没有机会去从容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