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谁主浮沉 第三十三章 超级组合(第3/4页)

仅仅是半年时间,就有九个人,死在了这一系列惨不可言的酷刑之下。而第十个惨遭横祸,死得惨不可言的人,赫然就是那个城市里,可谓手眼通天,却因为一个短信,就算是死了,眼睛都没有闭上的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

而镭射机放出来的相片,也定格到了最后一张。

相片里,有一枚子弹弹头的特写。

“当时以李丰在内的一群人,潜入黄金矿区,虽然说是胆大包天得近乎不知死活,但是他们也清楚地知道,一旦行踪暴露,只要立刻举手投降,他们就可保住自己的命。他们携带的只是高仿真玩具枪,矿区每天都会把采集到的黄金入库,根本没有什么足够的利益驱使,再加上他们背后的家人四处奔走,最终完全可以被批评教育一番,小惩大诫式的安然脱身。但是,这一发直接命中探照灯的子弹,却直接改写了他们的命运。”

“这发子弹,弹头为铜质金属,被覆钢芯空尖弹头,在子弹底部还加装了铅质KNOCKER,系苏联在1950年研制的7N1子弹。而根据我们派去的助理教官实地考查,已经可以确定,这发用SVD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专用子弹,是在距离矿区1273米外的山坡上射出。”

听到这里,在场的职业军人,包括薛宁波这种重量级教官在场,都忍不住耸然动容。

单从瞄准射程上来说,SVD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使用机械具备有效射程是一千两百米,使用光学瞄准镜,是一千三百米,但是到了夜间,使用具有夜视功能的狙击镜,有效射程只有三百米。

事实上,绝大多数用过SVD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的人都认为,它真正有效的射程,应该是在八百米以内。

当时已经是凌晨时分,那个神秘的枪手,躲在将近一千三百米远的山坡上,仅凭夜视狙击镜,他根本不可能再锁定目标。但是他却能在探照灯打开,还不足二十秒钟的时间内,直接开枪,一举击中目标,如果没有运气的成分,单从狙击技术上来说,已经比第五特殊部队精心培养出来的狙击手战侠歌更优秀。

“如果这一发子弹,包括那九个被人严刑逼供后,又当场虐杀的马仔,真的和风影楼有关,我有三个推论。”

李凡沉声道:“第一,风影楼消失了整整半年时间,才开始行动,他是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离开学校长达四年时间,军事技术不可能不倒退,所以他应该进入遍地都是武器,随时都可能爆发小规模战争的阿富汗,或者缅甸,重新磨练自己的军事技术,并针对性的专研狙击技巧。虽然用半年时间,打造出一个超一流狙击手,是很困难,但是我已经在风影楼的身上,看到了太多的奇迹,所以,我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第二,风影楼身边有帮手。”

说到这里,李凡的声音略略一顿,虽然知道自己的这个推论一说出来,必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是作为一个以谋略和推理见长的职业军人,他还是继续汇报道:“原来在学校里,一手创办出‘霸王面’,还有校刊,可以说是非常规存在的海青舞,外加十六岁入伍,很快就崭露头角的雷洪飞,对了,还有和海青舞、雷洪飞一起离开学校的周玉起,都是风影楼最亲可信赖的朋友甚至是结拜大哥。他们在海外成立雇佣军,本身就天天与战争为伍,风影楼如果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向他们求援,在那里重新接受军事训练和实战教育,甚至在回国后,还能得到海青舞一行人,最直接的军事援助。”

如果不是台下的这三十多名军人,全部手握重权见惯大风大浪,只怕李凡的这一席话,已经引起一片哗然。但就算这样,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至于第三种可能性,”李凡目视全场,沉声道:“这一切出自他人之手,并不是风影楼做的。”

听到这种推论,台下的人脸色千奇百怪,老师终于忍不住摇头轻叹道:“李凡,你到现在,竟然还心存侥幸?你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对付得了亲眼目睹家破人亡,甚至差一点亲手把母亲推进鬼门关,行事已经再无任何顾忌的风影楼?”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本来就是一个合格的作战参谋,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面对老师的当众指责,李凡昂然道:“我并不会因为心存侥幸,而放松警惕。但我也不会因为眼前所有的证据,都指向风影楼,就在彻底调查确认前,直接定了他的死罪。”

老师张开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在台下突然传来了一串轻轻的掌声。

这掌声,来自郑勋老校长。

“淡定从容宠辱不惊,心细如发,算无遗策,最关键的是,你还这么年轻,有着无限的可能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