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养天地之正气(上)(第3/3页)

“我们要被送到泸西胶州路一个军营。在那里‘临时’做客。在那里我们这些‘客人’会面对什么样的对待我不知道,主人要在那里挽留我们这些‘客人’多久,我也不知道。”谢晋元的目光慢慢从在场每一个士兵的脸上掠过,他突然扬起了自己的手臂,放声狂吼道:“不管我们要去哪里,不管我们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在这里我要大声说,我们是一群早已经做好了面对死亡准备地军人。我们连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都不怕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无论未来是什么,它要来就来吧!!!”

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谢晋元说得没有错,他们连死亡都不怕了,他们还有这么多生死与共的兄弟。为什么还要害怕不可预测的未来?

“现在听我的命令,挺起你们的胸膛!”

谢晋元指着那十二辆军用卡车,昂然道:“记住,我们不是战俘。不是降兵,不是面对死亡,就屈下双膝向敌人求饶的软蛋!我们手中地武器,不是被敌人缴获了,而是我们接受上级的命令,在得到还会把武器还给我们的承诺后,才把它们交给别人暂为保管。我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我们是一支打了胜仗。又成功突破上万敌人重重包围与封锁的英雄部队!所以我要你们每个人都挺起自己地胸膛,抬起自己的头,拿出胜利者的姿态,去面对军营外为我们欢呼,为我们打气的同胞;我要你们所有人,拿出自己最好地状态,给那些藏在人群中的日本密探看一看,把他们上万部队死死挡在四行仓库四天五夜的中国军队。究竟是什么样的英雄了得!”

当天上午十一点整。在团长谢晋元带领下,三百多名中国勇士。登上了那十二辆军用卡车。当这十二辆盛载着三百四十多名中国勇士的汽车,徐徐驶出英国军营的时候,在公路的两侧,掌声与欢呼声突然如狂风骤雨般的响了起来。

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同胞,就站立在公路地两侧,当谢晋元坐在军用卡车里,摇下了车窗,向公路两侧的同胞举手示意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下起了一片由面包、水果、香烟组成的雨点。

到处都是欢呼的人群,到处都是在手中不断飘动的小国旗,到处都是狂热的呐喊,到处都是火一样炽热的尊敬目光,到处都是对着这支小小地车队,对着这一批前途未明地中国勇士,弯腰致敬的中国同胞。不知道有多少怀春地少女,红着脸跑到了军车下面,她们的眼睛飞快的在车厢里一扫,然后迅速把一封早就准备好的情书,塞进了一个她们看得最顺眼的军人手里,然后捂着脸飞快的跑掉了。

“抗日英雄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呼声,在这条长长的公路两侧此起伏彼,谢晋元和他的部下,在军车里对着这些热情的同胞,拼命挥动着自己的双手,任由他们的眼泪,从自己的眼眶里不停的流淌出来。

在这个时候,看着那一张张热情扬溢的脸,无论是谢晋元,还是他手下带领的每一个军人,觉得他们四天五夜的激战,他们一次次险死还生的经历,他们必须要面对的未知前途,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十二辆军车终于驶进了最后的目的地。当三百多名中国军人抱着满怀的水果和面包,从军车里跳出,四处观望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

放眼望去,整个“军营”占地数十亩,也称得上是“领土辽阔”,但是整个营地里一片荒凉,地面由于缺乏必要的保养与修缮,变得坑坑坑洼洼,而且到处都是周围居民倾倒在这里的生活垃圾。住房更是简陋得只能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就是这样一个只能用难民营来形容的营地四周,两米多高的铁丝网高架,在大门前还有一小队全幅武装的白俄士兵把守,在哨塔上还架设着轻机枪。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军营,更不如用战俘营来形容。

马飞少校就站在谢晋元的身边,和他一起“欣赏”这一座孤独的军营,他突然道:“史密斯中校在临走前,请我转告谢上校一句话,他非常可惜,像您这样的英雄,出生在一个软弱的民族,出生在一个不适合的年代。”

“你看到了没有,”谢晋元伸手指着自己的部下,道:“他们都是英雄。请你替我回复史密斯中校一句话,一个民族复兴的起始,必然是英雄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