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薄弱的先倒下(第2/2页)

山下通过谈判所得到的,远比单纯作战多得多。他后来说了心里话:“那时,我的步兵炮只有三发炮弹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如何一定要让他投降,所以最后施加了压力。”

帕西瓦尔心境灰暗,他是个行政官类型的将军。漫天讨价、就地还价的谈判技巧应该是他的强项,但在对方的威逼下,只能眼睁睁地被剥个一干二净,这比吃败仗还让他感到痛心。

置身于小山般的战利品、黑压压的战俘,以及这座壮阔的东方名城中,山下及其辻政信等人那种得意扬扬的感觉自不待言。他们入城时,让几万名战俘站在道路的两旁迎接,在耀武扬威的同时,也借此对俘虏们进行无情的羞辱。

新加坡一直被看成是英国在东方的象征,打下新加坡也就意味着日本对英国的胜利。丘吉尔悲痛不已:“英国历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规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

新加坡的陷落,对英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如此描绘:那天夜里,古老的殖民帝国被切开了动脉,于是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和法律开始喷出血来,这道伤口也许是无法弥合的。

1942年2月16日,裕仁的侍从武官赶到新加坡,向山下传达了天皇圣旨和皇后的懿旨,理所当然的都是倍加赞赏之辞。

无论战略还是战术,新加坡的沦陷都代表了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所取得战绩的顶点。在此之前,山下只参加过对中国华北的作战,而且并没建立什么了不得的战功。他就凭这一战,得以与山本齐名,被称为“海军的山本,陆军的山下”,同时还得到了一个绰号:马来西亚之虎。

就像山本偷袭珍珠港一样,全世界都因此知道了山下这只“恶虎”。德国陆军军官学校的战史教科书专门加上了马来西亚作战这一段,将其奉为战役指挥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