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推迟表决(第3/3页)

项英一语道破了天机,王明的中央绝不允许他毛泽东拥兵自重。他必须向忠于国际路线的人,也就是王明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们交出权力!

喜吃辣子的湖南乡下人那种倔强,促使他要说几句杀伤力特强的话,而后拂袖而去。然而,他终于明白目前需要的不是感情的发泄而是理智的克制。他呻吟了一下,痛苦得像大病后的那种呻吟。终于平静了,他说了几句话,既不是检讨,也不是表态,那是很耐人寻味的。

“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我恭候中央的处理……”中断了几秒钟,又说了两个字,“完了。”会议又出现了静默。平静如水。

项英带着一种朦胧的诧异,急忙在长条笔记本上写了几笔,扯下来让坐在旁边的顾作霖传给陈毅。顾作霖溜了一眼,那是潦潦草草的几个字:毛说的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条,先交给顾作霖:此乃列子的话,意思是,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先前认为好的,今天认为不好放弃了;今天认为错的放弃了,明天又当成对的拿来再用。

顾作霖在陈毅条后加了一句:“这是拒不承认错误的表现!”然后传给项英。

项英看后,又加了一句:“而且准备东山再起,日后反扑。”又传回顾作霖,顾作霖又交给凯丰。

凯丰又加了一句:“可见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是对的!”又传给另外几个后方的委员。

人们疑惑的目光都随着纸条来去,但心情都没有一个是平静的。

“既然毛泽东同志已经表示听候中央处理。”项英说得很缓很慢,“我想会议没有必要延长了,大家事情多得很。我想,毛泽东同志在目前的情况下,留在红军领导岗位上是不合适的!”

敌方既已举起降旗,战场立即陷入沉寂,炮火不再轰鸣,呐喊也就停息。

“解除毛泽东同志的军内职务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举手表决吧!”

“我不同意这种仓促下结论的做法,”周恩来尽量和缓地说,“至于如何处理,要经过充分酝酿再说。陈毅同志为我们安排了翠微峰之游,盛情难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弦绷得太紧不行。我建议下午休会,舒松舒松,明天再开!”

项英反对,认为这种中断会议的做法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这是袒护毛泽东的做法。

顾作霖和凯丰附议项英的意见,并作补充:“会议结束后再去翠微峰不更好吗?可以玩个痛快。”

任弼时认为:“休息半天,算不上中断会议。”

后方委员们自忖,半天休息,也许并无大害,或恐有利,也就同意了。

午休后二时骑马出发,陈毅假托军区有急事处理,派秘书长陪同。


[1] 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一般是指:王保礼、王盛荣、王云程、王稼祥、朱阿根、朱子纯(女)、孙济民、宋潘民、杜作详(陈昌浩之妻)、陈绍禹(王驯)、陈昌浩、陈原道、何克全(凯丰)、何子述、李竹声、李元杰、沈泽民、汪盛荻、肖特甫、张琴秋(沈泽民之妻)、张闻天(洛甫)、孟庆树(王明之妻)、夏曦、秦邦宪(博古)、殷鉴、袁家庸、盛忠亮等人,这二十八个人中,约二十人受过高等教育,能流利地说一两种外语,只有五个人是工人阶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