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迈万德的血战(第2/8页)

路易·卡瓦格纳里爵士成了亚库布的太上皇,控制着阿富汗的内政、外交、军事和财政。英国使团的到来又一次给喀布尔带来了灾难,这里物价飞涨,阿富汗居民的生活急剧恶化。一个外国使团在首都主宰一切,加之《甘达马克条约》激起了阿富汗人一片义愤,局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亚库布不断警告路易·卡瓦格纳里,直言人民有可能进攻他的公署。卡瓦格纳里却认为总体情况平稳,9月2日还在电报中说“一切都好”。阿富汗王国的军队曾与英国人的卫队爆发过争吵,卡瓦格纳里劝告自己的卫队:“沉住气,会叫的狗不咬人。”谁知,路易·卡瓦格纳里仅仅进驻喀布尔6个星期零5天,即电报发出的第二天,9月3日,阿富汗局势再次失控。

这一天是阿富汗王国喀布尔卫戍部队的发饷日,已经被欠饷3个月之久的阿富汗部族雇佣军士兵被告知无饷可发。从赫拉特开来的这些阿富汗士兵共有6个团,其中3个团要求发饷。他们要求补齐3个月的欠饷,却被告之最多只能补1个月。阿富汗士兵代表向英国使团请愿,卡瓦格纳里认为事不关己,拒绝干预。请愿演变成暴动,索饷的阿富汗士兵们用石头砸英国军官,冲入英国使团公署,用石头到处乱砸。英国卫队开枪镇压,大批阿富汗士兵倒在冰雹一般的子弹下。

起义就此爆发,来自附近城乡的阿富汗人潮水般涌入巴拉·喜萨尔要塞,捣毁修理厂、炮兵辎重场和弹药库,所有阿富汗士兵和平民一起进攻英国使馆公署。最终,英国使团公署被焚毁,以路易·卡瓦格纳里为首的英国使团和卫队全体人员都被杀。亚库布深恐引火烧身,不敢出动军队,只作壁上观。英属印度总督李顿哀叹:“如此耐心仔细地组成的这个政策之网,已被粗暴地撕破了。我们现在还得去织一个新网,但是我担心这是用无疑更差的材料织成的一个大网。”

英军迅速动员散布在阿富汗各地的兵力,集结起2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和1支炮兵队,共有5400人,22门山炮和野炮,由英军将领罗伯茨指挥,向喀布尔开进。10月12日,英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全力报复阿富汗起义者。对自己命运失去希望的阿富汗国王亚库布仅带着2名随从来到英国军营,宣布退位。他说,自己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自己宁可留在英国军营当一个割草人,也不愿再当阿富汗国王了。英国人宣布,亚库布自动退位,阿富汗成为一个没有政府的国家;英国将主导阿富汗的政治进程,对阿富汗的未来做出安排。

罗伯茨成了喀布尔的实际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官邸外公开绞死了49名阿富汗起义者,逮捕了近百人,还下令在喀布尔城区实施戒严,在郊外焚毁参与反抗的村庄。阿富汗人用反抗作为报复,炸毁了英军两座军火库,喀布尔郊外的农民抗交粮食和税款。起义又一次遍及阿富汗全国,各地的阿富汗部族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起义者在喀布尔周围转战,神出鬼没,让英军疲于奔命,被称为“喀布尔的秋千”。

各部族武装在喀布尔城外不断集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罗伯茨无法抵挡。他只能将英军从喀布尔城和巴拉·喜塞尔要塞撤出,据守希尔·阿里时代营造的谢尔普尔要塞。12月15日,阿富汗部族武装收复喀布尔,开始合围谢尔普尔要塞。12月23日拂晓,阿富汗部族武装向谢尔普尔要塞发动总攻。举行完宗教仪式后,被激发了宗教狂热的阿富汗战士排成密集队形,冲向谢尔普尔要塞。面对英军的步枪和火炮,他们遭遇惨重伤亡。阿富汗人随身只携带一两天的干粮,无法长期坚持进攻;英军从白沙瓦派来援军,罗伯茨里应外合,用骑兵和炮兵给阿富汗起义者以重创,迫使阿富汗部族武装退出喀布尔。

1880年4月初,英军将领唐纳德·斯图尔特率8000名英军从坎大哈开往加兹尼,准备镇压吉尔查伊人的反抗。离开坎大哈不久,英军侦察兵报告,大量阿富汗部族战士在英军右侧相距若干英里,平行前进。4月14日,英军穿过许多低矮山头,道路傍山蜿蜒有一段距离,然后向东绕过山头而去。英军侦察兵发现,此处绵延2英里左右的前线都有阿富汗部族武装坚守。

英军继续向前推进,忽然大炮开火了,大批阿富汗部族战士如滚滚而来的浪潮冲下山,遍布英军的两翼内外。与此同时,大批阿富汗骑兵威胁到英军的左翼和后方。阿富汗骑兵最初向英军左翼发起冲锋,将向山上冲锋迎战的孟加拉第19步兵营击退。阿富汗部族战士狂热而英勇地向前进逼,无论是英军的大炮连续射击还是步枪密集火力都无法阻止他们小跑前进。情况最严重的时刻,英军的增援部队赶到前线,大炮和步枪的火力将成百的阿富汗部族战士打倒。阿富汗人的冲锋终于被击溃,沿着西边的山头转移,又落到了英军重炮火力射程之内。战斗持续了一个小时,英军的“停火”号声才响起。英军皇家炮兵的汉密尔顿中尉参加了这次战斗的全过程,他记录下了自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