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完美的平衡(第4/10页)

许多人批评毛奇向东普鲁士增派部队的决定。但是,毛奇的决定并不难理解。他有很充分的理由不仅对东普鲁士的局势保持警惕,而且对整个东线的局势保持警惕。他知道奥地利入侵塞尔维亚彻底失败了,他是反对奥地利入侵塞尔维亚的,他反对的理由是正确的。哈布斯堡帝国的所有军队都应该用于对抗俄国人。他也知道有大量的俄军正在塞尔维亚北面的加利西亚平原(Galician plain)作战,如果奥地利在那里也以失败而告终,康拉德将处于绝望地步。东普鲁士的德军指挥官马克斯·冯·普里特维茨向他报告东普鲁士的局势已经很糟,普里特维茨是一个肥胖的老人,有足够的明智,但缺少实战经验。他名下的第八集团军有13.5万名士兵,一共11个未满员的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大约是德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以1914年的标准看,德国第八集团军的规模算是小的。与其对阵的是两个超大规模的俄国集团军,兵力数远远超过德国第八集团军。俄国第一集团军的指挥官是保罗·冯·莱宁坎普(Pavel von Rennenkampf,俄国贵族和高级军官中有德国人的姓很少见),他首先带着部队越过边境从东部进入德国境内。此后,他一路直行,攻占城镇,烧毁容克人的农场,他与普里特维茨的部队先后在施塔卢珀南和贡宾相遇。贡宾战斗开始后不久,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Alexander Samsonov)将军指挥的俄国第二集团军从南部进入东普鲁士,这个集团军大约有14.5个师的兵力、4个骑兵师、1160门大炮。普里特维茨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给毛奇打电话说他打算放弃东普鲁士。如果留在东普鲁士不动,他害怕萨姆索诺夫将从后面包抄他的退路。一旦包围成熟,等待德国第八集团军的结果就是被消灭,那样德国将在东线失去防御能力。他说,除了后撤到南北走向的维斯瓦河(Vistula River)之后,别无其他选择。毛奇没有提出异议。放弃普鲁士的发祥地是不可饶恕的,但是,如果失去了第八集团军,德军在法国所取得的一切战果都变得毫无意义。

此时,普鲁士的发祥地深深地陷入战争之中,甚至比德国其他地区更直接地陷入战争之中。入侵者难免与居民发生冲突,双方施暴不断。英国人约翰·莫尔斯(John Morse)当时正在俄军任职,他后来写下他看到的暴行。“哥萨克人强烈厌恶做俘虏,”他写下自己的耳闻目睹,“我知道好几个哥萨克人宁可自杀也不愿落人德国人之手。根据我们获得的报告,德国人非常讨厌哥萨克人,抓住哥萨克人后,施以酷刑,然后杀死他们。农民照样对落人他们手中的落伍士兵没有怜悯之心。农民用稻草叉子杀人;边境双方的妇女也喜欢这种致命武器,许多纯种条顿人就是被稻草叉子戳死的。”

毛奇的参谋们开始给第八集团军的四个军团指挥员打电话。那时的电话技术水平较低,打电话非常费力,需要耐心等待连接,对着话筒大喊,难以理解对方微弱、嘈杂的声音。毛奇的人打电话就谈一个问题:撤退果真必须吗?四个军团指挥员的回答是一致的:第八集团军不必撤退,也不能撤退。前线指挥员的回答报告给了毛奇,毛奇的结论是普里特维茨已经丧失了勇气,不能继续指挥部队了。

几乎同时,普里特维茨也改变了主意。说服普里特维茨的是他的参谋陆军中校马克斯·霍夫曼(Max Hoffmann),他是个又高又大的胖子,特别爱喝酒,有反普鲁士倾向。德国进行战争动员时,他刚从阿尔萨斯调入第八集团军。说服普里特维茨改变主意,这是他变成伟大战术家的第一步。他只用地图和罗盘,便让普里特维茨看到萨姆索诺夫的位置已经比德军主力更靠近维斯瓦河,所以想干干净净地逃跑已经不可能。他谈了自己的一个新构想,德军不必撤退,而是应该去打败俄国人的两个集团军。首先,德军要再次打击还停留在贡宾地区的莱宁坎普的部队,莱宁坎普很显然正在该地对参战部队进行重组。根据霍夫曼的计算,在打败莱宁坎普后,德军只需最多几天的时间就能补充战斗减员,从而转身对付萨姆索诺夫。

普里特维茨恢复了镇静,他同意不必撤退。但是,他修改了霍夫曼的计划。他决定不打莱宁坎普,直接攻打萨姆索诺夫。速度就是生命——在两个敌人合拢前,必须先击败其中的一个,以免使敌人变得强大得无法对付。理智告诉普里特维茨,希望自己的部队在几天里战胜两个强大的敌人,实属过分要求。

然而,普里特维茨在备战过程中犯了两个错误。由于十分兴奋,他竟忘了告诉霍夫曼和其他参谋曾向毛奇要求撤退。另外,他在决定不撤退后,又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毛奇。毛奇此时还以为第八集团军已经开始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