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转变态度(第2/7页)

冬天结束了,各地的战斗都在升温。在戈尔利采和塔尔努夫战役开始后一周,霞飞和弗伦奇在伊普尔的南面阿图瓦地区(此处的战斗从来没有彻底停止过)发动一次巨大的攻势,他俩期望获得伟大的战绩——霞飞说:“在3个月内结束大战。”德军防线逐渐变薄、变弱的事实已经不是秘密。考虑到德军的状况,霞飞和弗伦奇有信心,期盼已久的伟大突破就在眼前。

5月9日,血腥、混乱的第二次阿图瓦战役爆发。炮轰只持续了46分钟(由于缺少炮弹而不得不缩短),黑格手下新成立的英国第一集团军的3个军向只有两个团兵力把守的两段防线发动攻击。德国人修筑了几条并排的防御工线,掩体上用木头加固,木头上再覆盖装满泥土的沙袋,这种掩体能抵御炸弹的轰击。英国发射的炮弹中只有8%是炸弹,而榴霰弹的投放量也明显不足,就连战壕前带刺铁丝网都未能摧毁。

弹幕轰击之后,德国守军丝毫无损,他们的机关枪的位置极佳,能直接扫射英军进攻士兵的侧翼。英军进攻的目标是奥博岭(Aubers Ridge),它的位置处于德军第一道防线之后。如果英军占领这道山脊,就沿着山脊向东南运动,然后与法军会合一处。根据计划,法军此后要向兰斯挺进。兰斯地处杜埃平原(Douai plain),附近有被摧毁的比利时纳慕尔堡垒,最后则是霞飞希望的最终胜利。

英军第一天的伤亡人数就达到11600人,包括450多名军官。由于几乎没有攻下任何敌人阵地,英军停止进攻。这次停止是暂时的,随后在5月16日、18日又有三个师的兵力被投入进攻,英国又增添了1.7万人伤亡,还是没有攻下任何敌人阵地。

最初,法军的进攻有较大的进展,部分原因是法军在步兵进攻前有6天的炮轰。1200门大炮向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的第六集团军倾泻了70万发炮弹。在步兵发起攻击前4小时,炮手发射出足够多的炮弹使每一码的距离内有18次爆炸;法军的大部分大炮是75毫米野战炮,炮弹轨迹较低,不适合轰击战壕,但累积效应有很大的破坏力。法军的两翼受到德军机关枪的扫射,但中心部队很快向敌人阵地前进了3英里(约5公里)。连续三天,法军的中心部队继续前进,占领了德军的三道防线。

此后,大雨倾盆,大地变成一块巨大的黏泥,部队难以前进。最后,法军进攻所获得的胜利演变成严重的损失,让人感叹也许还不如像英军那样一开始就遇到阻力。法军的进攻没有获得突破,只是压迫德军战线产生一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弯曲。法军最终发现德军的最后防线是炮兵阵地前的机关枪网。像往常一样,战斗持续着,法军和英军的进攻被德军的反攻压制,伤亡不断上升,几乎没有战果可言,直到最后一线希望消散。当战役在6月18日结束时,法军损失了10万多人,而德军不到5万。

霞飞仍然没有被吓到。他又开始制订新作战计划,秋天继续在阿图瓦发动攻击,而且要同时在香巴尼展开一次更大的进攻,借以彻底覆没德军的反扑能力。如果仅从兵力大小看,霞飞的计划是合理的:截至初夏,英国和法国在西线的兵力超过德国50万人。约翰·弗伦奇与霞飞一样充满信心,渴望发动更多的进攻。

但是,阿图瓦战役的代价至高,震撼了那些无法漠视现实的人。虽然霞飞向法国人保证德国人的损失异常巨大,但是法国人的生命像急流一般流逝走的事实震动了整个法国。巴黎政府处于深深的不安之中,霞飞手下的将军们更加如此,变得难以驾驭,微贱的法国兵开始表现出不愿继续参加自杀式的无效进攻。霞飞还是法国的拯救者,但是他脚下的大地却不如往昔那样坚实。

与此同时,亨利·菲利浦·贝当的声望却在快速上升,他在不到一年前还只是上校官阶,正在准备回乡下退休。是他领导下的军团取得了阿图瓦战役早期的所有战果,他的先头部队抵达了维米岭(Vimy Ridge)的顶峰,但后来被及时赶到的德国后备部队击退。贝当作事讲究先进行艰苦的准备工作,然后再求高效执行。虽然他在这次战役中的成功是有限的、临时的,但是他的工作特点是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他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人,但是他又是法军高级将领中最关心士兵生活条件的指挥官,他愿意与士兵一起分担危险(当他的部队受到轰炸时,他会不畏危险地投入战斗)。他在和平时期由于蔑视“攻势邪教”而仕途受损,但他的智慧随着大战的发展而逐渐显露出来。在严酷的战斗中,他变成职业军人的模板和判断力的标准。无论如何,他指挥的部队取得真正的战果,所以他在阿图瓦战役后立刻被提升为法国第二集团军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