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凡尔登大挪移(第4/6页)

在遥远的南大西洋上,探险者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Sir Ernest Shackleton)和他的同伴在南极地带外围与大浮冰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恐怖搏斗后,抵达南乔治亚岛上的捕鲸点。他在1914年大战爆发初期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请告诉我,”他问第一个走近他的人,“大战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大战还没有结束,”那人说,“几百万人被杀。欧洲疯了。世界疯了。”

那拉奇湖战役之后,东线陷入平静之中。不过,在表面平静之下,还是有重要的变化。在尼韦勒到任凡尔登的那天,沙皇尼古拉专横地撤去了战争大臣阿列克谢·波利瓦诺夫的职务,在任几个月,这位战争大臣取得奇迹般的成绩。波利瓦诺夫勇敢地冲洗俄国战争管理体制中的腐败和平庸,修复俄国军队在1915年遭受的破坏。他被撤职不是因为那拉奇湖战役的失败,而是因为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痛恨他,一直想赶走他。俄国皇室内部有一个小圈子极为蔑视波利瓦诺夫这位改革者;原因之一是他愿意与俄国立法机构进行建设性的合作,俄国在日俄战争失败后,国内出现血腥的政局混乱,沙皇被迫建立这个立法机构;原因之二是他在1915年试图说服沙皇不担任俄军总司令一职。在亚历山德拉狭隘的心胸中,波利瓦诺夫的所作所为证明他是敌人,因为他威胁到她为自己的儿子竭尽全力保护的独裁政权,她害怕波利瓦诺夫的程度接近病态。波利瓦诺夫听说,战争部交出4辆跑得最快的汽车给拉斯普廷,因为拉斯普廷想驾驶快车摆脱警察的纠缠。

波利瓦诺夫想干预这件事,却因此而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波利瓦诺夫很不光彩地离开办公室,没有人出面表示感谢。尼古拉二世当时不在军队总部,俄国政府实际上处于神秘的拉斯普廷的控制之下。“我能睡好觉了。”在亚历山德拉听到波利瓦诺夫离开的消息后,她这样告诉丈夫自己的感受。

新任战争大臣的是俄国东南战区的司令官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他当时仍然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这个新任命,把最关键的职位,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了俄国最有才华的战场指挥员。究竟是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楚,也许就像俗话说的,一只瞎眼猪在瞎忙一阵后也能找到橡子。布鲁西洛夫出身于俄国军事贵族(他父亲是将军),在大战开始时有精彩的表现,带领部队把奥匈军队赶出加利西亚,使俄国重回喀尔巴阡山脉的通道。1915年5月,德军发动对喀尔巴阡山脉攻击,他带领俄军化解了德军的攻势,防止了一次比坦南堡更大的灾难。他指挥了200英里(约320公里)的大撤退,在撤退中,他每夜组织反击,袭击前进中的德军,破坏德军的前进步伐,防止俄军被德军包围。他获得任命后,就有了一个彻底改变东线战局的机会,他将迅速抓住这个机会。

在布鲁西洛夫获得任命后几天,霞飞便要求俄国人做一些比那拉奇湖战役溃逃更有帮助的事,沙皇的参谋人员和前线指挥官聚集在一起讨论下一步的计划。布鲁西洛夫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威严的会议,他感到新鲜,但是,他表现出更新鲜的一面,他是参加会议的将军中唯一愿意发动新攻势的人。于是,他主导了会议的进程,他提议展开一次联合进攻,将他手下的四个集团军和他北面的埃弗特、库罗帕特金指挥的军队统一起来。他说,这样可以把德国人牢牢地固定在整个战线上,于是德国人便无法调动部队去支援危险最大的地段。埃弗特、库罗帕特金不同意,他俩在平常就是较为谨慎的人,在那拉奇湖战役的惨败中受惊,不愿再冒险。沙皇的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将军批评了他俩,阿列克谢耶夫将军是俄军战略家,自1914年起就是布鲁西洛夫的上级,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阿列克谢耶夫命令,各前线指挥官必须准备在7月发动一次联合进攻。他警告布鲁西洛夫,进攻开始后不要期望有援兵(布鲁西洛夫的兵力要少于对阵的德军)。布鲁西洛夫回到自己的总部,开始着手战前准备。埃弗特、库罗帕特金实际上什么战前准备都没有做。

4月28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终于在那拉奇湖发动一次反攻,为了这次反攻,他俩足足等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德军需要等待大地变得坚实起来。德国人的反攻非常成功,与俄军当时的惨败形成鲜明对比。德军在一天的时间里夺回俄国人在3月份时花费一周的时间才取得的成绩。德军之所以能较轻松地夺回失去的阵地,是因为借助了一项由快退休的炮兵指挥官乔治·布鲁赫米勒(Georg Bruchmuller)中校发明的新炮兵战法。这种新战法,英国人称之为“爬行弹幕法”,后来英国人也采用了这种战法。这种新战法舍弃了持续数天的弹幕炮击的做法,而改用一种时间短、强度惊人的炮击取代,它就像一堵保护墙,在步兵向敌人阵地推进前扫过敌人阵地,起到步兵保护墙的作用。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不给防守者时间在炮击保护墙之后准备迎战步兵进攻,而给予进攻者一种前面有保护罩的感觉。这种新战法意味着彻底放弃西线双方都在使用的炮兵战术,最终成为战争史上最重要的战术创新。鲁登道夫的战略家马克斯·霍夫曼非常欣赏乔治·布鲁赫米勒卓越的才华,给这种新战法取了一个绰号“米勒突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