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索姆河战役(第2/6页)

进攻计划详细到每一分钟。按照计划,战斗打响一小时后,各部队应该占领的地点有规定,到一天战斗结束时,各部队应该占领的地点也有规定。由于凡尔登的紧急情况,黑格不得不削减做计划的时间,但是他还是找到足够的时间细化计划到他所希望的程度。他根本没有考虑机关枪对战役进程的影响,也没有考虑骑兵如何对付机关枪,他把机关枪简单地说成是一种“被过高估计的武器”。6月24日,当法国总理白里安来乞求他的帮助时,黑格已经基本准备就绪,于是他下令炮兵进行弹幕轰击。

在索姆河北岸,驻扎着费迪南德·福煦的军团,隶属于法军北方集团军,福煦的南面毗邻罗林森的英国部队,其他5个法国军团沿着索姆河向北并列展开。法军的大炮比英军强大,特别是重型大炮,这种武器在大战开始的时候法国是比较缺乏的。法国人的任务是保持攻击姿态,使德国无法调动后备部队去阻止罗林森的进攻。

在即将发动攻击的英法军队的对面,是有严重战斗减员的德国第二集团军,指挥官是弗里茨·冯·比洛(Fritz von Below)将军,他一共有7个师防守整个战线,5个在河的北岸,2个在南岸。由于兵力较少,所有部队都上了前线,这是一种危险的布置,但是比洛别无选择,因为英、法的兵力优势太大了。与法军对阵的德国防线特别薄弱,这是法金汉的意思,他相信凡尔登已经让法军无法在凡尔登之外任何地方发动进攻,因而命令比洛在法军对面布置较少部队。但是,德军把准备工作进行得极好,这都是法金汉的功劳,他命令德军不仅要挖战壕,而且还要做许多额外的工作。德军的防御工事是工程杰作,据点之间相互保护,被敌人攻克的地点,能立刻被隔离开,从而变得孤立无援。在前沿战壕的后面、地下30英尺(约9米)的深处,德国人建造出了一座地下城市,有一长串用钢筋水泥加固的暗室和走廊。在这座人造蜂窝里,有电灯,有自来水,有通风设备,除了最猛烈的炮火轰击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带来损害。在地面上,有一条大约5英里深的防御带,由三道战壕组成(有些地段有更多条战壕),虽然黑格的弹幕轰击逐渐地将这些地面防御工事击碎,但是这条防御带在战斗中仍然还能发挥作用。

按照黑格的作战计划,弹幕轰击需要进行5天。但是,从6月26日,天开始下雨,一直持续到6月28日,所以进攻时间只好顺延2天等待湿地变干。由于害怕弹药库存过低,弹幕轰击的强度有所降低。不过,弹幕轰击震撼力还是明显的。7月1日,在步兵站起来准备出击时,已经有150万发炮弹倾泻到德军防线上,仅在步兵进攻的早晨就炮击了20万发炮弹。平均每一平方码的土地落下1吨的弹药,其摧毁士气的效果与过去四个月凡尔登双方曾经历过的一样。“我能活到明天吗?”比洛的一名士兵在日记中写道,“难道我们还没有受够这惊人的恐怖?这地狱的交响乐已经持续了五天五夜。人的脑袋就像疯了一样;舌头顶住上颌。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无法睡觉。与外界的联络都切断了。家里没有消息传来,我们也送不出消息给亲人。他们肯定很焦急。还要熬多长时间?”

英国兵和法国兵很高兴,因为他们想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活着逃出这炮火的地狱。的确,德国人受到了伤害,而且损失非常严重,大约7000人死于炮火之下,许多大炮被摧毁。对那些生存下来的德国兵来说,曾经安全的地下城市变成恐怖的城市,他们只能畏缩在黑暗中等死,连埋葬身边死尸的勇气都没有。有大约1万德国士兵活下来了,他们中的大部分面对英军阵地。不知何故,这些士兵还保持着理智,用潜望镜观察对面阵地的动静。他们的大炮也是隐蔽着的。几周前,德国炮手已经把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战壕及其可能的进攻路线放入射程之中。炮手们也进入地下,他们的大炮隐蔽在树林里,覆盖着伪装。一声不发的德国大炮似乎表明它们已经被摧毁。

进攻开始了,这是一场无法令人不吃惊的战斗。战场很开阔,到处是蜿蜒起伏的农田。虽然四处都有树林点缀,但是双方前沿阵地却没有,视线非常开阔,没有障碍。6月30日下午,被挑选出来引领进攻的英国部队集聚在他们守候的村庄外,开始向阵地前沿走来。道路上都是英国兵,德国的观察哨看到了他们。大队的骑兵也跟上来了。不需要拿破仑的智慧,普通人也能看出这些现象背后的意义。这个夜晚对德国人来说特别痛苦,他们知道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北欧仲夏的夜晚很短,在7月的皮卡第(Picardy),早晨5点钟天就朦胧发白了。这个地区黎明有雾。黑格本可以在刚有晨曦时就开始进攻;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他的部队就可以跨越阵地之间的无人区而不被发现。但是,法国人要求晚一些开始,黑格同意了。早晨6点25分,像往常一样,早晨的休战状态结束了,炮击开始。英军建立如此的常规,就是为了吸引德军养成一种思维习惯相信7月1日就跟往昔日子一样。但是,考虑到昨天晚上看到的情况,德国人很可能不会按英国人的方式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