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快车道(第2/4页)

“师傅难道想让他们到野人的城市去?”

吴元对杨云管理土著人的方式方法大为不解。

虽然明白杨云这是要以夷制夷,但连话都听不懂的土著人,真的能相信?

杨云笑道:“我不过是想让他们帮忙看守一下,不然那么多人管得过来吗?”

杨云一次抓来的可是两三万名奴隶,使用土著人当管理者,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谁让人手不够呢?

吴元道:“还是应该找正规的军队,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

杨云笑了笑,道:“谁说不是呢,但前提是我能调动得了大唐的军队……近期看来是别想了。”

无论是谁,都觉得杨云这是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之前那种抓苦力的方式就挺好,抓来的人不多,就算营地里土著人的数量是唐朝移民的几倍,起码能管理过来。

现在是上百倍的土著人,一个人管理一百个,那就有点扯淡了。

但杨云深知人类发展史,只要有武器,别说是一个管理一百个,就算是一个管理一千个一万个也是可以的,只要方法对路,不让奴隶反抗就行了,或者用愚化的政策,或者干脆像他一样用宗教信仰。

不然华夏文明怎可能几次落入外夷之手?

即便华夏人更多,但也架不住兵锋不如外夷强横,再加上对普通人来说跟着谁都是吃饭,也就顾不上反抗了。

……

……

杨云先行把五千名土著青壮男男子抓回营地。

除了对他们稍作安置外,剩下就是让干活,帮忙建造新营地。

经过一天时间,更多的木屋搭建起来,虽然很拥挤,但好歹有个落脚地。

“我们应该搬到他们的城池里,或许更好。”对此吴元有自己的看法。

既然土著人有自己的城池,那杨云没必要再建新的,即便印加人的城市防御性能很低,但也比二号营地看上去更为正规。

杨云笑着说道:“他们的城市以及周边地区,有我需要的矿藏吗?”

一句话就把吴元跟问愣住了,她这才想到,其实杨云千辛万苦到这里来,并不是为了炼丹,而是为了冶炼金属,同时制造很多大唐没有的东西,矿石对杨云来说非常重要。

而二号营地恰恰就是建在一处品质很高的铁矿之上,附近还有一座大型铜矿和硝石矿,之前已经靠营地内的移民和抓来的土著完成了三座小型矿场的建设,现在已经在往外出产矿石。

二号营地进行一番扩建和改建后,杨云又把第二批土著城市移民给带过来,这次带来的仍旧是男子。

他们中有青壮年,也有稍微年老的,或是身体有病的。

将他们安置在新建立的营地中,让先来的那些土著人教会他们如何更好的保持营地内的清洁卫生,避免大型疫病流行。

杨云知道,这时代的卫生条件非常落后,更何况他苦心经营的还是原始的美洲丛林地区,这里气候相对潮湿,更容易滋生传染病。

而南美洲很多古代部族,正是因为聚集的人口太多,加上他们不懂得如何防治传染病,才会遭遇灭族的下场,这也是为何在美洲更适合小部族生存。

现在杨云为了加紧殖民进程,顾不上太多,好在二号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东麓,这里四季分明,如今正是冬季兼旱季,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展。

再进行一番有效的宣传指导,大概能应付一阵子了。

经过两次迁徙,已经有一万名左右的土著人被迁徙过来,他们的老婆孩子,以及家里的老人都被留在原来的城市里。

那座城市杨云会派人去管理,主要任务是开垦荒地,种植从大唐带过去的稻谷,还有南美本地的玉米、番薯和土豆,争取早日做到自给自足。

而这边杨云则贮备继续将二号营地扩大,往外拓建,建立一座座副城。

有了足够的苦力,终于可以在四周建设城墙,砖窑瓦匠也有了人帮他们打下手,各种的工坊可以在最快时间内建设。

对杨云来说,美洲的殖民也因为这次冒险而进入快车道。

……

……

杨云在美洲忙活了几天。

此时他已成为大唐朝堂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很多人想来见他,甚至上门求见,都被他拒之门外。

直到杨云升任中书侍郎的第四天晚上,张九龄亲自过府,杨云不得不放下安置美洲移民的事,回来跟张九龄见面。

“连续几日都不去衙门应卯,你到底如何想的?难道你想靠李哥奴,当第二个牛仙客?”张九龄上来就很不客气地质问。

大概是觉得杨云不脚踏实地做事,老是跟李林甫掺和在一起,已经乱了本性,要往奸臣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