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杨云的工业革命(第3/3页)

杨云的织布工坊开业后,不到半个月时间,仓库内已经堆满如山的布料。

“师傅,弄这么多麻布做什么?要做很多衣服吗?”张镜彦看着堆成小山般的布料,眼睛瞪得大大的。

女孩子都喜欢新衣服,看到布料,就好像是看到一件件新衣,喜不自胜。

杨云道:“这些都要运回益州去售卖,我还没跟蜀地商贾谈好交易细节,得先运回去一些试试水。”

“应该很好卖。”

张镜彦觉得,布匹这东西谁都需要,有货还愁卖么?

杨云担心的却是,不能把商品集中到一个地区贩卖,否则贬值会很严重,蜀地看起来广漠,但只有七八百万人,其消费能力没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杨云得想办法把他的商业版图扩展到大唐全境。

……

……

杨云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直接带来的效果就是生产出大量布匹,需要向大唐进行倾销。

先在蜀地销售,再通过刘家的商队,把布料运送到大唐各州府……

有刘家作为商业合作伙伴,利用刘家的渠道和商队来售出货物,省去了杨云从无到有开创一条销售渠道,只是几天时间,堆积如山的布匹就减少大半。

最大的原因不是杨云的布料有多好,也不是因为别人卖节度使府面子,而是因为太过便宜。

蒸汽织布机产出效率非常高,大大节省了人力,更何况杨云手下的人力基本不值钱,这批布料比市面上布料的价格足足便宜一半,这还是在杨云已经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下。

随即这种新布料就在成都风行起来。

已经进入秋天,眼见快要入冬,即便蜀地位于南方,不是太冷,但每家每户过年前还是要添置布料。

见到有便宜布料上市,当然要买回去,一方面这时代布匹可以替代钱币进行消费,另一方面可以裁缝新衣。

眼看第一批布料卖得好,杨云赶紧扩大生产规模,因为赚来的钱,可以继续购买生产材料送到美洲。

二号营地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生产原料,幕僚、石材和各种矿石可以原地生产,但粮食却不能自给自足,更重要的是包括蚕丝、麻类植物纤维等在内的生产原料,也需要在大唐采买。

还有一些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杨云不可能分出人工制造,也要从大唐购买,带回去方便工匠们使用。

杨云每天在蜀地的进货,都有几百贯钱,其中一部分是销售布匹所得,一部分是钱币厂新生产出来的“开元通宝”,打量货物运到节度使府,再送到美洲。

一连多天,不但杨云处在劳累中,乙丹更是被当作牲口一样,天天做搬运的工作,杨云有时候看了都觉得心疼。

但好在乙丹的脾气好,耐性也不错,只要能吃饱饭,从来都不着急。

杨云总算见识了一个可以把粮食变成劳动力的高级机器,乙丹这个有多种用途的“大型器械”,能量来援不是油,只是粮食和水,让杨云不用发愁开采和炼油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以后想发展内燃机的话,还得考虑开采和炼化石油的问题。

南美洲西北部地区石油储量非常高,只是眼下杨云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