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小学(上)(第4/4页)

四下看了看,张潜笑着向大伙拱手,“感谢各位莅临,寒舍今天蓬荜生辉。今日请大伙来,一则是感谢诸位前一段时间殷勤探望和鼎力相助,二来,则是为了集所有人之力,共同编制一本《小学字典》,以为我大唐读书人日常所用。至于这部转轮活字印刷机和铜活字,只是为了印制《小学字典》所造,并不在今天的主题之内。”

“不在今天的主题之内?!”没想到被大伙惊为神器的活字印刷机,居然只是个添头,除了贺知章和张若虚两个早就知情者之外,其余所有客人,都惊得瞪圆了眼睛。特别是来得最迟的毕构和张说,望着金光闪闪的活字,再看看刚印出来的书页,双双如堕云雾。

“诸位不要着急,且看张某演示!”知道大伙需要时间理解自己的话,张潜也不着急给出解释。而是带着张说和毕构两人,来到转轮捡字排前,亲手将刚才王翰、王之涣等演示过的排版印刷流程,从头到尾再度演示了一遍。

不过,最后一步却不是压着装满活字的青铜盒子向纸上盖章,而是恰恰相反,将纸轻轻覆盖在涂好墨汁的活字上,然后拿干净刷子在纸张的另外一面轻轻刷。

如此,印出来字迹更干净整齐。干活之人也更省力气。涂一次墨,能印的页数也更多。

一口气印了十几页,给足了大伙时间,张潜才又笑着说道:“既然根据声和韵,即可拼出一个字的读音。所以,张某便想集诸位之力,将天下文字,与其读音、意思,一一对应起来,编纂成一本书,类似于《说文解字》,称为字典。”(注:说文解字,是汉代的小学字典。)

故意停顿了几个呼吸,以便众人有时间去理解。他又继续补充:“与《说文解字》不同,此书,以读音,部首两种方式来检索文字。无论用哪种方式检索到文字,都可以查到这个字的基本意思。如此,人们在读书时,看到一个生僻字,便可以根据其部首,先在字典上查到此字,明白其意思,再根据声母韵母,拼出它的读音。反之,在写字之时,遇到某个字不会写,也可根据这个字的读音,在字典中找到它,进而学会如何去书写,并理解其意。此书若成,今后全天下读书人,皆不再为遇到陌生字无人可问,或者提笔忘字而烦恼。而参与编写此书者,亦足以名传千古!”

“善,大善!”

“此书若成,功德无量!”

“功德无量,这才是功德无量!用昭,你有心了!”

……

四下里,喝彩声又响成了一片。包括毕构和张说,都激动得脸色发红,胡须上下乱颤。

特别是张说,先前还多少还有些担心,将张潜这个墨家子弟引入朝堂,会不会铸成大错。而此刻,却坚信,当日自己和毕构的坚持没错。张潜将来哪怕真的念念不忘其秦墨师门,就凭借这本《小学字典》对儒家贡献,也足以让当日那些试图打压他的人汗颜。

只有卫道,虽然杠无可杠,却仍然没忘记高声询问:“用昭,字典就字典了,为何要在前面加上小学两个字?”

“小学,是与大学相对而言。”张潜冲着他笑了笑,非常耐心地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小学,则是为了开蒙,解惑,使人获取最基本的学问,以更好地在世间立足。以我等当下之能,想要做一部包罗万象的《大学字典》,实在是力有未逮。所以,先做一部《小学字典》,让人读书识字,知道字句的基本意思。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等先从小学做起,若是他日,《小学字典》能风靡于天下,而我等学问皆有所成,再静下心来耗十年之功,做一部《大学字典》,也不为迟!”

“善,大善!”闻听此言,众人没等喝酒,心已经醉了。一个个摩拳擦掌,高声叫好,恨不得现在就能开工。

而张潜,心情虽然也很激动,头脑却保持着最后的冷静。

做一本《唐语大字典》,太难了,以他的能力和资历,根本不可能推得动。而做一本简单的,只用来查字和识字的小字典,却容易得多。无论动用的资金,还是人力,都恰好还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

在另一个时空,啥书能比《新华字典》发行量更大啊?编纂一次能用五十年,年年重印,从来不用为销路而发愁!

可以预见,小学字典一成,著作署年年入不敷出的情况,立刻就能得到扭转。

而由此诞生并摸索成熟的活字印刷技术,更是能让著作署年年都赚得盆满钵圆。

至于王翰,王之涣和张旭等人,参与编纂完了《小学字典》之外,留在著作署任职,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么?即便再擅长挑刺的言官,恐怕都不能从鸡蛋里挑出什么骨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