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当年明月(第3/5页)

兵器撞击声,在高墙内响起。紧跟着,是凄厉的惨叫和愤怒的咒骂。高墙外的山贼草寇们,却对惨叫与咒骂都充耳不闻,将更多的飞爪掷过墙头,更多的同伙送入墙内。

总计只用了不到一刻钟,战斗就宣告结束。庙里的和尚战死了七个,伤了五个,剩下的八十余个,全部选择了投降。

土匪大当家张洪生参照以往砸开财主堡寨的经验,命人将寺院里的方丈、首座、知客等平素地位高高在上的家伙,单独关进厢房。然后当着其余和尚的面儿,亲口许诺,谁能带自己找到寺庙里的浮财,就与麾下弟兄们拥有同等分钱资格,过后随便其自由来去。

这个许诺带来的结果,立竿见影。几个连度牒都没有,平素在寺庙里专门干粗活的小沙弥,当即“倒戈”。先带着张洪生从方丈的贴身内衣里,搜出了善库的钥匙,随即,又带着“好汉”们直奔善库。

半个时辰之后,汴州白马寺冒起了滚滚浓烟。临阵倒戈的沙弥们,背着大包小裹,与前来攻打寺庙的山贼草寇们一道,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月光下。从此,河南道地面上,再也没人看到过他们的踪影。

……

月光如水,将阳城观星台上的青铜仪器,照得闪闪发亮。

今天的月亮是从正东方升起,与太阳落山的位置遥遥相对。日落与月升也几乎是同时。这种现象再一次说明,半个月前的定朔完全准确,浑天监从秘书监独立出来后,改称司天监的第一战,在观星台上所有人的努力下,也即将以全胜而告终。

唯一差的,就是月食了。如果今晚月食也按期出现,对《麟德历》的修订和对《紫金历》验证,就可以暂时宣告一段落。修订后的《麟德历》,正如最初朝廷预期的那样,再坚持用个五六年毫无问题。而有五六年的光景,足够大伙把《紫金历》彻底吃透,并且按照《易经》,解释得清清楚楚。

至于先前呼声甚高的《九执历》,该哪凉快就哪凉快去吧!连最基本的望日和朔日都没标对,先前所谓的精确,完全是天竺人在吹牛皮!(注:正式历史上,《九执历》不准确,在玄宗时期对比验证种大败。)

“来了,来了!”斜对着月亮高高竖起的琉璃镜子之前,忽然有官员兴奋的大叫。“半影食始,月光由明亮如日,转向晦暗不明。”

观星台上,顿时人声鼎沸。所有司天监的技术官吏,或者通过镜子里的倒影,或者凭借肉眼,观测圆月的变化,每个人脸上都兴奋莫名。

“初亏,初亏!报时,亥时一刻三分!与浑仪推算,相差,相差只有五分!天!真的只有五分!”叫喊声,继续响起,带着如假包换的激动。(注:这里分不是分钟,而是十分之一刻)

有人拿出毛笔,在白纸上迅速记录。有人则转动不同的镜子,将镜面紧跟月亮的移动。还有人,则高高地扬起脖颈,一眼不眨地看向缺了一角的月亮,双拳挥舞,泪流满面。

连续多次预测日蚀和月食失败,让司天监的上下,在其他部门的同僚面前,说话越来越没底气。而他们平素艰苦的观测和计算工作,也被一些嘴巴恶毒的御史,讥讽为“装腔作势”。

大伙心中早就憋着一口气,想要翻身。然而,却根本找不出翻身办法,也抓不住翻身的机会。这次好了,朔日重新标定,望日也完全得到了验证,而月食,用新方法计算,居然精度从天,变成了刻和分!(注:在明初,已经可以将月食的具体出现的时间,精确在一刻钟之内)

“来了!”朔方军旅率周去疾快步走上台阶,避开周围兴奋的人群,附在张潜耳畔低声汇报。“斥候在三里之外,发现了可疑人影。总数不到五百,装备以长矛和横刀为主,携带了部分角弓。”

“你自行处置,家丁也全由你调遣,按照咱们事先说好的。不用管我这边!”张潜放下特大号单筒原始望远镜,冲着周去疾轻轻点头。

周去疾拱手行礼,然后快步离去,从头到尾,没惊动司天监的任何官员。

作为观星台上少有的几名与司天监无关的人员之一,骆怀祖却凭借直觉,发现了情况有异。快速向张潜身边凑了凑,手搭着身上铠甲的机关,小声询问:“真的来了?他们好大的胆子,连观星台都敢攻打,真的一点儿颜面不想给朝廷留了!”

“有恃无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张潜笑了笑,对着初亏的月亮轻轻吐气。

从最开始遇到截杀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朝廷至今,没对白马宗做任何处置。而是谁在暗中勾结白马宗,给土匪创造条件?朝廷也没给出任何答案。仿佛整个截杀行动,从头到尾,都是了苦和尚独自谋划并付诸实施的,与其他人都毫无关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