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信使(第2/3页)

“是!末将,保证不辜负镇守使的信任!”苏禄愣了愣,旋即,爽快的答应。

把老人,孩子和孕妇送到碎叶城内之后,他所能收拢到的突骑施人,肯定要缩水两到三成。但是,张镇守说得却没错,他手头没有粮食,凭借收拢到的牲畜和打猎,根本养活不起老人,孩子和孕妇,勉强将这些人留下来,反而是累赘。所以,还不如从了张镇守的意,给对方留一个好印象。

“如果有孩子的父母都在,如果他们舍不得孩子,他们可以带着孩子跟你一起走。本帅只想救人,不想好心相救,反而被人怨恨。”张潜想了想,继续吩咐,“如果只剩下了孩子和他们的娘亲,或者他们的父亲,你就必须将他们送进城里来。如果你做得好,本帅可以教你个捕鱼的法子,以解你缺粮之急。如果你不识好歹,或者阳奉阴违,苏禄,也休怪本帅知道后跟你翻脸!”

“大帅放心,小的可以对天发誓!”小伯克苏禄吓得又打了个哆嗦,赶紧作势欲跪。

“都说了,你不用跪,用心做事就好!”张潜笑了笑,再度摆手,“去吧,别耽误时间。跟你逃一起逃回来的部曲,也让他们继续跟着你。你们可以在城西三里处暂时安顿,需要药材的话,一会儿本帅安排参军去你那边,你尽管跟他提就是!”

“多谢大帅鸿恩!”小伯克苏禄到底还是跪了下去,高声拜谢。然后,又重重地给张潜磕了两个头,才站起来,抓着令箭飞奔而去。

在西域,什么头衔,土地,都是假的。只有部曲和族人,才是真的。有了部曲和族人,就可以抢占别人的地盘和草场,然后自封头衔。而没有部曲和族人,哪怕曾经是可汗,也早晚难逃一刀。

目送此人出了门,又快速扫视在场剩下的所有将校。迟疑再三,张潜又拿出一支令箭,交给了校尉任五。“任五听令,半个时辰之后,你带五十名亲卫,去城外与苏禄一道,收拢溃逃过来的突骑施百姓,尽量留下老弱妇孺。然后,带他们去城里的新训营暂时安置。”

“遵命!”任五大声答应着,接过了今天交给自己的第二支令箭。

“原来的任务,你也不要耽搁。”张潜叹了口气,小声叮嘱,宛若老师在教导没毕业的学生,“将突骑施老弱妇孺安置好了之后,尽量安排老人和成年女子去毛纺作坊做工,如果有成年男子的话,就安排到铁匠、车犁、水泥、琉璃作坊,让他们尽量自食其力,并且能够养活自己的孩子。”

这种时候,就显出碎叶镇缺乏人才的问题了。镇守使行辕正堂之内,剩下的几个校尉,要么姓郭,要么姓任,并且全是出身于任、郭两家的家丁,忠心固然忠心,眼界和能力,却实在有限得很。

好在任五跟张潜时间久,多少已经能跟上他的一些思路。先答应着点头,然后小心翼翼地询问,“庄主是想让他们在城里做伙计,然后学着做唐人么?我会尽力让他们看到,做唐人的好处。”

“他们本来就是唐人,只是不会说唐言罢了。你在城里找几个机灵的通译,教他们说唐言。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凡是能说三百句以上唐言者,一律按唐人对待。”

“是!”任五心领神会,拱了拱手,迅速转身而去。

“大帅,奕胡远道而来,不了解碎叶这边情况,咱们可以逸待劳,埋伏在城外,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大帅,叶支城的黄姓突骑施,和横山北麓的朱姓突骑施离碎叶城近,末将愿意携带大帅令箭,去召集他们迂回到千泉山,切断奕胡的后路。”

“大帅……”

镇守使行辕正堂内,仅剩下的几名将校纷纷开口,争先恐后地给张潜出谋划策。唯恐张潜把自己遗忘,让自己平白错过一次建功立业机会。

到了此刻,大伙心里已经感觉不到半点儿紧张。相反,对即将到来的大战,还隐约涌起了几分期待。

道理很简单,碎叶军兵力单薄,战斗力却不差。如果石国起倾国之兵杀至,大伙的确还需要担心碎叶城能否守得住。而眼下既然已经知道,石国顶多才杀来了一万多兵马,大伙担心的,就不是碎叶城能否守得住了,而是杀敌之功够不够分!

“嗯——”张潜很理解众人的心思,沉吟着又抓起两只令箭。

对付单向代理人战争,在另一个时空,已经有人给他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那就是,以最干净利索的回击,将冲在前面的小国碾成齑粉。让所有甘心充当炮灰者,从此之后都明白,大国之间的争斗,根本不是他们这种小虾米所能跟着掺和的。如果头脑不清醒,会招来亡国之祸不说,还给全世界留下一个笑柄。

然而,还没等张潜开始给剩下的几名将校布置任务,城门校尉张宝,已经又顶着满头大汗跑了进来,“报,大帅。石国派来了一名信使,说有其国王的书信,要当面呈交给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