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混乱(第2/3页)

在另一个时空,李显完全活成了悲剧的主角。青年时代,被他亲生母亲赶下了皇位。中年时代,亲眼看到子女被母亲下令杖毙。到了晚年,先是儿子造反,然后又被女儿和妻子联手毒杀,从始至终,生命里都又没有任何亮色。

而本时空,李显至少做皇帝做得不算完全失败。至少生前就看到了大唐复兴的苗头。至少任上就完成了剿灭后突厥的心愿,让当年他母亲将他赶下皇位的借口,变得完全站不住脚!至少到死之时,他依旧能感受到亲生女儿的尊敬,还有,还有结发妻子的依恋!

可以说,这个时空的李显,因为张潜的到来,命运已经被彻底推离了原来的轨道。比起原来的命运轨迹,他的人生要鲜亮了数十倍,也幸运了数十倍!

他在这个时候仙逝,不禁给他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也让许多正在酝酿着的悲剧和阴谋,忽然失去了目标!

他在这个时候,崩于欢喜过度,对他自己,对大唐,都不算是坏事。唯独对张潜,无异于当头一道霹雳。

这些天来,张潜所表现出来的悲痛,没有一丝一毫是装出来的。

虽然李显远远算不上一个有道明君。虽然李显身上,有耳软心活,朝令夕改,做事有始无终等若干缺陷。虽然李显也曾怀疑过张潜的忠诚,并且差一点儿亲手将他推入绝境。但是,从整体而言,李显对张潜的信任和支持,却已经达到了他本人所能给予的极限!

如果没有他的信任和支持,张潜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从一介白身,到位列超品。

如果没有他的信任和支持,张潜也没任何可能,在先后遭到白马宗、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的打压情况下,却越打越强。

如果没有他的信任和支持,张潜更不可能初到安西军,就能与牛师奖平起平坐,根本不受资历,战功和声望这些条件的约束。

如果没有他的信任和支持,张潜更不可能毫无顾忌地杀入石国,立石国王弟为傀儡大宛都督,还逼着石国上下与大唐签订了以前从没出现过的赔款条约。

如果没有他的信任和支持……

可以说,张潜能够如此迅速的崛起,并且渐渐自成一派势力。与李显的支持和信任,密不可分。甚至,有很多时候,是李显主动出手,拔苗助长,才造就了现在的张潜。

然而,就在张潜感觉,自己刚刚能给李显一些回报,让李显这辈子活得不像另一个时空那般灰暗之时,李显却忽然撒手而去。试问,面对从天而降的噩耗,张潜怎么可能不感觉悲伤?

十天前,在承天门下,忽然发现门楼上一片大乱,紧跟着,又听到了李显的死讯。张潜当场就被悲伤打懵。

而稍稍恢复了一丝理智之后,他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按照萧至忠的命令,带领麾下弟兄,就地维持起现场秩序,并将李显的遗体保护起来,就近送入承天门后太极宫。

随即,他命令骆怀祖带领一部分弟兄返回未央宫驻扎。自己则带领教导团、亲卫两个团,留在了太极宫内,守护李显的灵柩!

之所以主动留在太极宫替守护李显的灵柩,张潜完全是悲伤过度后的本能反应。潜意识里,他希望自己能够送李显最后一程,以免李显尸骨未寒,就有人在他灵前白刃相向。

然而,当天傍晚,在理智完全恢复之后,张潜就发现,萧至忠给自己挖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而自己冲动之下的守灵行为,则等同于又亲手给自己头顶加了两铲子土!

太极宫的北门,就是大名鼎鼎的旧玄武门。出旧玄武门没多远,就是未央宫!

带领两个团的亲信,驻守在旧玄武门。等同于将整个太极宫,置于了三千凯旋之师的掌控之下!

如果有人敢向太极宫发难,驻扎在未央宫内的碎叶将士,可以随时赶来支援自家袍泽。而如果有人敢打未央宫内碎叶将士的主意,张潜也能第一时间知晓,并赶过去阻止。

而太极宫和新帝所居的大明宫,又通过内西苑彼此相连。如果有人胆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政变,攻打大明宫,张潜随时可以赶过去护驾。如果有人试图调动未央宫内的御林军,同样驻扎在未央宫内的碎叶将士,也能第一时间知晓,并且根据张潜的指挥做出及时反应!

换句话说,自从率部进入太极宫的那个瞬间,张潜和他所部的三千弟兄,就成了整个大唐的压舱石。

无论张潜自己想没想掺和,他都无法再置身事外。任何试图对新皇帝不利,或者对韦后不利的举动,都得先考虑一下,张镇守使会做如何反应!

要知道,张潜所统率的,可不是寻常三千府兵,而是刚刚横扫了大漠的三千虎豹!无论作战经验,还是战斗力,后者都是前者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