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2/2页)

不过,按照华夏正统王朝传承了几千年的礼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长子朱常洛理所当然应该立为太子。

可是万历就不这样做,非但不立朱常洛为太子,还或隐晦,或公开的表示,要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这样一来,当然激起群臣的反对。然后皇帝就此和群臣给怼上了。因为太子是国家的未来、根本。所以争论谁该当太子,就是争夺国家的国本。这就是明朝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

这场国本之争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从万历十四年(1586),当时的首辅申时行上疏提议立朱常洛为太子被万历皇帝拒绝开始算起。到了现在,已经持续快十五年了。

十五年来,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万历皇帝本人也因为每次上朝都被群臣拿这个事情说事而长期拒绝上朝。最后更是干脆开创了君王二十年不上朝的历史记录。

当然,大明朝别的东西可能不多,想当官的人那是多得不能再多。因此,官员们辞职、罢官不算个啥。

大朝会那种东西,也就是个礼仪、形式。没听过那句话嘛:开小会决定大事情,开大会讨论小事情。所以,皇帝不上朝,对国家的运转其实也没啥实质的影响。

但是,国本之争最大的后遗症是:由于太多的大臣因为同一件事情被罢官解职,所以这些性格、年龄、地域、信念都不一样的官员们,居然有了共同的目标。使得大明的官员们开始自觉不自觉的跨地域结党——东林党的雏形因为国本之争开始显现。而且要命的是,因为这群家伙都是在国本之争中跳得最凶、骂的最狠的,所以往往是被万历惩治得最惨的。这样做,反而让这些家伙名声大噪不说。也让未来的东林党从刚刚孕育那天开始,就站到了道德至高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