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2/2页)

“不敢,据说明府乃是皇上的得意门生,我们也是皇上门下的走狗。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

“哈哈哈,最好是这样。”

又简单的介绍了自己知州府下属的如公安局、地税局、国税局、财政局、卫生局、建设规划局、招商引资局等各个职能局的功能和责任官员后。李嘉让人抬进来一副新加坡州的立体地图。

“诸位,根据皇上旨意。五州的土地,只能承包给战争基金会内的各位股东。本官和各位同僚商量后,先期拿出来的,是现有新加坡港及其周边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按照规划局的意见,这一块分为了停泊、卸货、存货、交割等主要区域,此外还有一部分划为了住宅区……以上这些东西,都可以交给战争基金会的诸位来承包建设。”

“敢问明府,这土地的价钱?”

“按照皇上事先的安排和熊总督的命令,五州土地不可出卖,只能是租赁。不过考虑到各位老板的长远利益,所以这土地的租赁时间会很长。二十年起步,上限可以签到五十年。各位老板租下这块土地后,在土地上的建设,必须按照规划局的规矩进行。也就是说,您租到的是港口区,那就只能建设港口的各类设施设备。您租到的是住宅区,那就只能建设住宅。当然哪,用处不同,这价钱肯定不同哪。港口区的价钱,是一亩地每年五元。住宅区的价钱,是一亩地每年两元。”

李嘉这么一说后,徐元佐和黄继宗为首的诸多商人就迅速的盘算起来。

只要拿下港口区,以后凡是在新加坡港靠岸的船只,那就必须给承包商缴纳停泊税。要卸货,这码头工人什么的还不是自家人?其他的货物要在这里存放,还是得给自己交仓库租赁费。就算是住宅区起码有一半是要修建来给这里的驻军及其家属免费居住。但可以想见,以后在这里休息调整的海员,以及各方人员肯定极多。到时候住宅区里就可以修建各类酒店、商铺、秦楼楚馆以及各种博戏楼。哎哟!光是这么想一想,就觉得要赚翻了!

“各位老板,因为你们在皇上和暹罗的这场战事里,是出了大价钱的。所以这土地是指定承包给你们,地价呢也便宜得几乎跟白送一般。但是呢,皇上说了,这些个地方啊,经商的规矩和国内本土有所不同哦。”

看着李嘉戏谑的表情,众豪商心里咯噔了一下:“敢情明府明示。”

“哈哈哈,好说。首先这建设,必须要有一定之规。除了建筑物必须符合所在区域的功能外,其配套设施也得一并做好。比如说,各个区域首先要做的,是开挖下水管道。现在这蒸汽机已经有了,国内方山材料实验室也拿出了不锈钢的配方。所以,以后的房屋,要通自来水。另外,皇上还说了,要预留电线管道,呃,这个电线是啥,本官也不知道。但是到时候有方山的教授前来做现场指导……以上,是建设施工方面的要求。总之,再像月港那样乱搭乱建,那是不行的。

接下来本官说税收的问题。以后啊,新五州的各类营生,全部都要收税。这新加坡岛以北的半岛上,不是还有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嘛?以后可以成为诸位老板的种植园嘛。那就是要收农业税。你们在住宅区搞各种商铺,那就得收商税。倒是各种货物往来,新五州范围内,只需要缴纳一次商税就可以了。”

商税这东西,大明的商人们好多年都没怎么缴纳过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商品在国内除了成本和物流,没有其他支出——因为没有商税,以至于各路官府的关卡上,都反复收费。只是这笔钱,没有体现在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反而成了权贵们的私利,以及腐蚀大明官场的利器。

而现在朱由栋的意思就是:明明白白收商税,在一定范围内,缴纳一次就行。交了之后,在这个范围内,你就不用再受其他关卡的为难了。

当然,这突然在国内收取商税,阻力还是大了些。所以朱由栋是让李嘉等人,首先在新五州开始收取商税。由此倒逼国内改革——商人们并不傻。他们抵制商税,除了身后的权贵撑腰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大明的官场太混账了,就算交了商税,还是要被盘剥。既然如此,我为啥要缴纳商税。

而如果新五州这边的官员们能真正做到,你只要缴纳一次税后,在五州乃至南洋都可以不受盘剥。谁会不愿意正大光明的缴税呢?

“敢问明府,这税率?”

“前五年,普通商品和商铺,税率为百分之五。赌馆、青楼,百分之二十。运送大米到大明本土,免税。至于五年之后,你们可以去跟曹行长扯皮,重新确定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