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晋商开始转型(一)(第2/2页)

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绢绸进价的腰斩,使得普通商人做这个也能有利润了,我们就会遭到其他商人的竞争。绢绸如此,很多商品都是如此。如此一来,我们的利润就会越来越薄甚至近趋于无!”

“彦明啊,老夫有疑问。”

“七爷爷请讲?”

“这个,我们难道不能降价么?”

“七爷爷,这就是晚辈要说的第二点,吏治和税法的改变。各位,现如今朝廷改了税法,统一收取商税,官府不得再以任何名义吃拿卡要。去年一年,我山西有六十三名官员被撤职查办,占了去年因商税被处置官员的三分之一,数量高居两京十三省榜首。现如今,山西的吏治好了,但我们以前的优势也几乎没有了。在纯粹的商贸上,我们将面临普通商人的强力竞争。”

“各位叔伯兄弟。”杨彦明把手一摊:“我们杨家从襄毅公开始就是个大家族,现如今家里存世的男子都超过了百人,这还是近支啊。若是加上远支,以及各家家中的妻妾、儿女,我杨家的成员,只怕不下千人!而那些普通的商人家呢?嫡系子孙二三十人的都算是多的了。这要养的人差距太大,对利润的需求就完全不同。一匹绢绸,我们杨家需要有八、九元的利润才能养家。而那些普通商人,只需要有一两元就心满意足。这若是公平竞争,我们根本没有赢面!”

这一席话,说的在场众人大多无语:杨家兴盛了上百年,家里的子弟大多也都躺在祖宗的遗泽上腐朽了百余年。其实真说起来,杨彦明确实是嫡系,但却不是嫡长子。可为什么他能掌控家务?不就是因为他最能为家族赚钱来养活这一大家子人么?

仔细想想,彦明这些年也不容易啊。族内的老人,除了自己名下土地庄园的收益,商铺这边每月还要按每人500元的月例予以供养。其他的成年男子,每月每人是300元。便是那些未成年的,每月也有50~80元不等的零花钱。杨家上百男子,每月光是这笔款项就是两三万元——这可是纯利润啊!

就这么着,杨彦明还能分出部分资金进行再投资,扩大商铺数量,铺开进货渠道,建立更多的商队。真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此刻大家都不再说话了。

看到祠堂再次陷入安静后,杨彦明深吸了一口气:“第三点,六年前,我杨家参与盐场拍卖,虽说拿下了两个盐场,但也把多年来家中积累的流动资金抽了个干净。以至于四年前战争基金会成立的时候,我杨家拿不出多少钱入股。因此,蒸汽机的推广,我们被排在了最后分享。现如今,终于快要轮到我们了。这个机器我们一旦到手后,理所当然的应该投入实业,因为,只有进入实业,才能让蒸汽机的功效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