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最大胜利保障(第2/3页)

看着夏允彝匆匆离开的身影,朱慈燚稍稍犹豫了一会,还是开口道:“父皇,我大明的天才少年不知凡几,为何您独钟此子?”

你不懂,那是夏完淳啊。那是写下“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夏完淳啊。虽然在这个位面,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是穿越者的情怀和敬意,决不允许我对这父子俩视而不见。

看着朱由栋沉默不语,朱慈燚只好新开一个话题:“父皇,这次回京后,儿臣想去新疆走一走。”

“嗯,你也看出来了?不错啊。”

“谢父皇肯定。儿臣知道,三年后的大战,初始阶段可能是我大明与欧盟争夺印度,奥斯曼不一定会入局。但如果我们拿下了印度,或者在印度占据了明显优势,那奥斯曼人肯定会倾力援助欧盟。与其等我与欧盟双方气喘吁吁时面对奥斯曼人的生力军,不如等我与欧盟开战后,就直接从新疆发兵,通过陆军把奥斯曼人的主力吸引过来。

三年后,兰新复线肯定完工了。我大明的后勤保障问题不大。倒是奥斯曼,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如何从本土把军队和弹药物资运送到中亚与我决胜,这才是对方的致命伤。”

“很好。”满意的点头后,朱由栋道:“你能想到这一点,朕很高兴。那朕问你,你对我大明与欧盟争夺印度,可有信心?”

“这个嘛……儿臣在美洲与西班牙人缠斗多年,深知西贼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当然,我大明经营中南已经多年,从中南半岛出发,只要孟加拉湾制海权在我手上,后勤方面我们拖也拖死西贼了。可是拿下印度后,要想进攻欧洲,甚至西班牙本土,这就很难了。那时候的成败,未可知也。”

“不,你错了。”微笑着摇摇头后,朱由栋道:“在为父的盘算里,只要拿下了印度,我大明对欧盟,或者说对西班牙的战争,就稳操胜券了。”

“这?还请父皇为儿臣解惑。”

“呼~”长舒了一口气,朱由栋整理了一下思绪后道:“欧盟的核心是西班牙,而西班牙的历史不过才一百多年,比起我华夏,差得实在是太远了。他们没有秦皇汉武这样伟大的帝王,没有孔孟这样的先哲。这是他们面对我华夏时,最大的致命伤。

儒家虽然问题多多,但儒家坚持的文化认同和华夷之辩这两点,是儒家的精华所在。而从秦皇开始,汉高祖、吕后、文帝、景帝、武帝,六位君王前赴后继,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我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国家。从此之后,我华夏即便处于分裂时,各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也会发自内心的认为国家迟早统一,稍微有点才具的割据者,都会努力的想承担起统一国家的历史责任。便是一个乡间的老农,也知道天无二日,民无二君……

慈燚,你要记住,这两点,是我大明面对西班牙纠合起来的欧盟时,最大的优势!有了这两点,只要我大明自身不出问题,早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你看,就算当年西班牙的舰队都打进了南海,断绝了我大明的海贸又如何?他们四处发散传单,说只要为父退位,就与大明和平相处,恢复贸易又如何?除了极少数不要脸的商人做了内应外,哪个有分量的臣子或者巨商动摇过立场?这就是秦皇汉武和孔孟给我们这个国家留下的最大遗产,和最厚实的底气!

而西贼就不同哪。欧洲没有秦皇汉武这样的伟人,没有孔孟这样的先哲。他们没有中央集权,也没有文化认同。他们除了宗教,就只有利益。

现在,按照黎塞留的信件来看,西班牙正通过欧盟不断集权以便动员起更大的力量与我大明对抗。而这种集权,必然导致欧洲诸国的君主和以土地为主要财富的老派贵族,对那位菲利普的恨意愈发炽盛。之所以忍气吞声,除了西班牙的科技发达,装备领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欧盟内的诸多商人,尤其是利用新技术发财致富的商人,新贵族,以及这些商人、新贵族控制的工人、农民们对菲利普鼎力支持。

而一旦西班牙丢掉印度这个欧洲最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那我大明就可以用通商权换得欧洲的新贵族和商人们抛弃菲利普。这时候,欧洲人的表现,绝对不如我大明的百姓。只要朕摇动一下铃铛,那些新贵族和商人们,就会像狗一样摇着尾巴靠过来!

所以,只要拿下了印度,欧盟分崩离析就不远了。因为美洲丢了,印度丢了后。整个欧盟就只剩下一个非洲可以吸血。但是非洲?”

朱由栋摇了摇脑袋:别说这个时代的非洲了,就是21世纪的非洲,也远远比不上印度和美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