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2/3页)

“嗯,朕不急,好吧,朕其实很急。但朕也知道,科学的事情,急也没用。总之呢,方山现在主要的任务就两个,无线电,内燃机。前者要迅速吃透西班牙人的技术,让我大明的各支部队能够迅速的互通消息,确保协同。后者,自然是不断的完善,体积要越来越小,动力要越来越足。长庚你且努力吧。”

“是,臣明白了。如此,臣告退。”

宋应星退走后,朱由栋转身向刘招孙道:“现在北线的战事告一段落了,孙传庭那边,朕的意思是,给满桂解围后就先在克什米尔驻守一段时间。”

“皇上这个安排好,所谓没有出鞘的宝剑才是威慑力最大的。伯雅那里近五十万的重兵集团高悬在克什米尔,不管是奥斯曼还是欧盟,看到这里的局面,排兵布阵起来,都会被严重牵制。”

“北线就暂时这么安排吧。接下来,南线战况如何?”

“不是很顺利。日本人攻下了那位路易设下的前两道防线,但是在第三道防线前有些后劲不足。整整二十天了,不得寸进。”

“曹文诏都在洞鸽隘口被堵了三个月了,二十天也不算太长。中线呢?”

“皇上,那位杜伦尼还是很厉害的。他的部队在一个月前就出现在了奥里萨通往孟加拉、恰尔肯德的两条交通要道上。而那时候我们的部队才刚刚登陆,千头万绪都还没有搞清楚呢。等到我们的前出部队走到山口的时候,那里已经有完备的防御工事了。因此,若是要在此时以重兵强攻这两个防御节点,一方面我们的伤亡会很大。一方面是奥里萨邦内部的道路交通实在不便,所以即便打起来了,若是短时间不能结束战斗,那我们的弹药供应也很难持续。

不过目前印度半岛的雨季已经基本结束,奥里萨邦内虽然山路崎岖,但是横贯该邦的莫哈拉迪河中下游已经可以通航。不过该河的上游有几处地方落差较大,船只到了这里就无法前进。所以,目前我们的工兵队正在这条河的上游修筑道路。臣等的计划是,只要这条河上游的道路修通了,我们就向西,深入印度半岛中部。”

“……”起身,对着半岛地图沉吟了许久后,朱由栋摇了摇头:“不可。如此一来,后勤线拉得太长了。如果杜伦尼率军进入奥里萨,切断了这漫长的补给线怎么办?”

“皇上说的也是臣等一直担心的。所以臣等的安排是,目前进入奥里萨的足足有八十一个师,一百二十二万人。在兵力上,我们是充沛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一边防备杜伦尼打进来,一边进入半岛的中心地带。”

“不,不不。”朱由栋快速的摇了几下头:“招孙呐,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印度这片广袤的土地,不是以前打的什么日本、暹罗。印度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大了。像你这么搞下去,现在看起来很是充沛的一百多万兵力,迟早会被摊薄的。朕来问你,进入印度的中央邦后你又准备如何?北上恒河平原?那后勤线又被拉长了哦,你又要分出部队守卫后勤线,还要组建重兵集团迎战对方的主力兵团?到时候这一百多万人,就会不够的。”

“呃……那皇上的意思是?”

“朕自组建横海卫以来,说一声爱兵如子,不为过吧?”

“皇上岂止是爱兵如子。正是因为您的努力,我们武夫在大明才一改卑贱的地位,能够重新抬头挺胸做人了呢。”

“但是,招孙呐,还有一句话,叫做慈不掌兵。”

“……皇上,您的意思是,即便要付出重大伤亡,我们仍然要强攻杜伦尼在奥里萨北部设下的防线?”

“强攻是必须的,即便付出较大伤亡也攻不来下,仍然还是要强攻。”

“皇上是准备在恒河下游打决战吗?”

“是的。”点点头,朱由栋的手指在巨大的印度半岛上绕了一圈:“我大明以前打日本、暹罗这样的小国,只要海战获胜,确保后勤畅通后。在陆地上,一般只要打个一两场胜仗,就可以将其灭国。在吕宋这样人烟稀少的岛屿上,更是拿下一城就等于拿下一岛。但是印度不同,这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占领一座城,一个邦,对战争的大局其实影响不大。

十多年前我朝征伐莫卧尔的时候,是沿着恒河一路平推过去的。一方面,有恒河辅助我们运输,我们的后勤压力很小。另一方面,则是莫卧尔这个国家的对其百姓的掌控和动员力、军队的武备,以及印度士兵的战斗意志,都不足以对我们漫长的后勤保障线构成威胁。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对手,是装备、战斗素养、作战意志乃至指挥官水平都不在我们之下的欧洲联军。而且欧洲人对此地百姓的动员力比莫卧儿强多了……所以,以前打莫卧尔的方法,也是不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