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这试卷,是来搞笑的么?(第2/3页)

按照张三丰和李洛的承诺,将会推荐二十人担任五到七品官员。由于忽必烈废除了科举,集贤院成为选拔举荐官员的重要部门。张三丰作为集贤院大学士,如今忽必烈最信重的道官,是有这个权力的。

这二十人,几乎全部放到蜀地和荆襄为官。之所以选择这两地,当然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有这两处潜伏,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夫人教诲,我等必定铭记在心。请君上,夫人和公子保重,我等这就西去中原了。”

年纪最大的周允,率先下拜说道。

“夫人保重,臣等去了……”另外十九人也一起下拜。

“我送送你们吧。”崔秀宁说道,坚持要亲自送周允等人出海。

等到周允等人上船离开,众人在甲板上东望,还见到崔秀宁站在岸边注视着远去的帆船。

“谢夫人……”众人忍不住热泪盈眶,再次遥遥下拜。

三天之后,令几十万百姓瞩目的唐国科举,终于开场。

秀才科的考试地点,在北大营的营房。每个营房只能有一个考生,而且进来前必须经过检查。饮食笔墨全部提供,不能私自携带。

女科考试地点在织造处。

两天后考试结束,崔秀宁立刻组织文官阅卷。她自己也抽了一百份试卷。

当她拿到第一份试卷时,差点笑的喷出口中的茶水。

第一道考题是命题诗,题目是:望中原。

这个考生的诗是:

“中原看不见,却是在心间。我家那块地,不知变谁田。”

押韵到是押韵,意思也明了,可真是诗么?字也写的好像被暴揍过,好在还能认得出。

崔秀宁也不磨叽,为了效率,直接打了个丙。

再看他的文章。文章也是统一命题,题目是:宋轻武亡。

这考生直接写道:“大宋官家,朝堂相公,真个亏待武将,好生轻薄也。岳鹏举冤死风波亭,韩泼五官职定九品。我当年在家乡,见知县骂统制,你个贼配军,带的甚么兵,见官不拜,腌臜泼才!”

“统制乃大将,兵马好几千,却被知县骂的不敢龇牙,你道为何?自是朝廷轻薄已久,管教那些武夫难做,临了打仗,谁能拼命……”

崔秀宁看的嗤嗤直笑,此人倒是知道些道理,写的文章也算言之有物。但是,此人应该只是粗通文字罢了,经史子集肯定没读过。

崔秀宁实事求是,还是打了个丙。

可是,等到看见此人的经史子集常识题,崔秀宁更是笑得伏案。

第一道题其实就是送分,是:以言取人失之宰我,宰我者何人?

这道题,凡是浅读经史的,都知道宰我是孔子弟子。出这道题的目的,当然是告诫考生不要轻易以言取人。

这考生的答案是:杀我的人,敌人也。

你说,崔秀宁看了怎么能不乐?

第二道题也是送分:韦编三绝,何意也?

该考生的答案又很奇葩:苇条编筐,篮,篓,甚是耐用,三绝也。

第三题: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该考生答:以利报德。

第四题:桓公何以为伯?

该考生答:老公年长,自然为伯。

崔秀宁看到“老公”两字,捂着肚子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妈蛋,这人是来搞笑的么?这样的人,怎么当公务员?

常识题三十分,此人竟然一题都没答对,而且尽是令人喷饭的答案,真真笑死个人。这样的人能敢来考试,真的很有勇气。

但等到崔秀宁看到此人的六艺成绩时,就笑不出了。

算术竟然都对!

虽然算术题不难,只是小学六年级的题,但是此人能全对,那也不简单了。

再看其他两艺,他选的是骑和射,竟然被主考的军官判为乙等。

另外,《唐国简律》全对,农事考题也全对。

最后的时政策论,题目是:我唐之弊。

该生的文章没有废话,直接写道:“大唐第一弊,兵多,吃皇粮人多,劳力不足,百姓虽有余粮供应,但要歉收荒年,必定缺粮。”

“大唐第二弊,百姓日见安乐,战心不足,只顾眼前,反攻中原之心不急。”

“大唐第三弊,移民男多女少,光棍渐多,于国不利。”

他最后也给出了解决之法:“动水师,抓夷奴,充劳力;借蒙鞑之威,借蒙鞑之毒,敲打百姓,不敢忘战;新兵两年内不可娶妻,一来让其无家室拖累,二来让百姓有女可娶。”

虽然文章毫无文采可言,但就其策略内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崔秀宁看看此人的名字,叫雍成,乃是最早一批移民。

崔秀宁想了想,最后写下了录为二等。

这其实是破格了,不然以这雍成的诗词和经史子集成绩,录取都不可能,别说二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