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元军征越……进京觐见(第3/4页)

萨普勒虽然势利,却还是精明能干的,又是资深政客,贩卖流民的套路也都熟稔了,李洛相信他能办好差事。

办成了这件大事,李洛也轻松了很多。嗯,接下来就是为自己谋取第二任征南大将军的职务了。

十月秋税上京,他要亲自押送,去大都述职,给忽必烈敲敲边鼓。

几场秋雨之后,转眼间就来到了十月。

十月初,李洛回到海东,立刻就有了一个惊喜。崔秀宁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她又怀孕了,已经有一个多月。产期估计在明年六月。

“我希望这次是个女儿。但是,唐国肯定希望还是个儿子。”崔秀宁有点无奈地说道,摸着还很平坦的肚子。

李洛笑道:“我和你想的一样,但是为了大局,最好还是儿子。”

摇篮里的雍州牧李征,听到父母的话,突然就号哭起来。

崔秀宁赶紧抱起来哄,“就算生个弟弟,也不会抢你的位子,还能陪你玩儿,你哭啥子。”

李洛笑骂,“你还听不懂人话,就这德行!”接过李征,举行抱儿子的仪式。

等到雍州牧哭累了喝足了睡下,两人又开始探讨大事。

“现在我们的人口,已经有九十万了。我又招募了一万五千新兵,新兵老兵共有十四万人。但不能再招募了,不然粮食压力太大,农业生产不足。而且,也没有好兵源了。再招募就会质量下降。”

“还有,如今海东的最大最肥沃的平原,已经没有太多移民空间了。我算过,只能再移民三四十万,再多,就没有土地分配了。”崔秀宁道。

李洛点头:“可惜其他地方不好管理,不然能养活两百万人。”

为何只将海东西部最大的平原作为移民区?海东东边,还有不少小平原啊。原因很简单,移民区要是太大,就无法有效禁海。

几万水师,当然能将西岸封锁的铁通一般,可要封锁整个海东,却根本做不到,一旦有变节者叛逃出海,就危险了。

所以,只能在最大的平原地带开发,便于水师封锁。

李洛站起来,来回走了几步,“一两年内,咱们一定要起兵。十几万兵马天天苦练,却迟迟不起兵,恐怕日久生变。”

“明年年底,我们能有多少火枪,多少门火炮,多少玄甲?”

崔秀宁扳着指头算了算,“水力锻锤应用后,每月最多可产火铳一千八支,三斤弹小炮六十多门,六斤弹轻炮各四十门。明年底,火铳应有两万支,轻炮小炮一千二百门。可以武装三万火器兵。”

“十斤中炮,还没有出样品,正式生产起码要到明天初。十五斤弹的大炮,我已经尽力,只有这个能力,还不知道能不能造,就算能造,也要到明天夏天。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底或许能有十门大炮。”

李洛沉吟道:“那就是起码能武装三万火器兵,差不多够了。玄甲呢?”

崔秀宁不假思索的说:“从现在算起,到时最多六万副玄甲。要是没有水力锻锤,两万都没有。”

李洛道:“我算算哈,咱们现在有各种盔甲七万多副,再加六万,就是十三万副,嗯,着甲率到时能达到八成。”

崔秀宁摇头:“你别忘了,一旦打下东南,招兵买马的话,新兵的盔甲从哪来?”

“就算到时扩军一倍,咱们唐军仍然有四成披甲率,也不算低了。”李洛很乐观地说道。

……

至元十九年十月初三,元廷终于下诏征讨安南,言陈氏父子不臣,必要锁拿大都治罪。

比历史上的时间提前了两年。

忽必烈命中书右丞,都元帅唆都为征南大将军,抽调各地大军二十万人,到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集结,从思明路进攻安南升龙府。

并严令,各军必于本月下旬之前集结于两江道宣慰司,十一月初攻打安南。

鉴于元军如今水师羸弱,缺乏战船,此次摒弃了海路,完全从陆路进攻。

几天后,李洛和崔秀宁终于接到征南大将军唆都出征的消息。

李洛也赶紧回到泉州,写了奏章准备亲自押解福建赋税去大都,在忽必烈面前刷存在感,接任征南大将军。

现在,就是等唆都大败的消息了。

唆都会大败么?

特察局已经将所有军事情报送到了安南,安南也提前几个月准备,而且占据地利人和,倘若不能打败唆都,那就是废物,亡国活该。

十月初八,李洛走海路,在罗昱的水师护送下,亲自押运赋税进京。

十月十七,李洛率领的押运队伍,才进入大都城。在户部办完了交接手续,李洛回到驿馆,等忽必烈召见。

他的奏章应该早到了忽必烈的手里,按照规矩,他只能在驿馆侯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