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有此利器,我唐如虎添翼!(第3/4页)

崔秀宁道:“文先生说的很是。耶律忠节并没有真心归顺,只是无奈罢了。他知道凭他六千兵马,根本翻不起浪。不过,此人倒也算有理由,品性使然。”

“哦?夫人看出什么了?”文天祥有点疑惑。

崔秀宁道:“此人性格非常耿直,爱憎分明。曾说大丈夫处事,信义为先,堂堂正正。就连他的名字,也叫忠节。”

说白了,就是所谓的道德洁癖。难听的说,就是一根筋,死脑筋,不愿变通。

文天祥笑道:“臣明白了。耶律忠节觉得君上的做法,有失光明正大,所以心怀不满。”

他说的还算委婉了。但意思其实就是耶律忠节瞧不起李洛的阴谋手段,瞧不起李洛的人品,这才不愿意真心归附。

崔秀宁点点头,文天祥没有说错。根据耶律忠节的性格分析,他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而且耶律忠节估计对整个唐国君臣都鄙视上了。他必定认为,一国君臣联合行此卑鄙手段,真是没有一国气象,行事做派上不了台面。

“文先生德高望重,海内敬仰。所以我想请文先生出面,和耶律忠节深谈一番。六千契丹骑兵,都是精于骑射,若不能为我唐所用,就太可惜了。”崔秀宁道。

文天祥苦笑道:“夫人谬赞,臣愧不敢当。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但君上未归,臣就试试。哎,此事,估计多半还是要着落在君上身上。”

崔秀宁点点头,也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但她不想李洛回来还为此事烦恼,打算请文天祥出面,然后她自己亲自出面,化解耶律忠节心中的芥蒂。

送走了文天祥,崔秀宁回到内宅,第一时间就给一对儿女喂奶。

想到喂两个孩子,她就有点头疼。

“夫人,二公子和大娘子都饿了。”崔秀宁一回到内宅,就听到两个孩子在哇哇大哭,侍女们则是一脸惊慌。

为何不请乳母?而是要亲力亲为?

因为一来她不放心。二来……胀的难受啊。

你说咋办?

果然,两个孩子一吃上,就不哭了。

这两个孩子,儿子是大,女儿是小。女儿比儿子只晚了几分钟,就成了妹妹。

名字,李洛已经取好派人送回来了。因为李征的名字是双人旁,所以两个孩子的名字也用双人旁。儿子叫李律。女儿叫李微。

李洛为了弥补自己生产时不在身边的遗憾,这次干脆直接给了两个孩子封号。李律封扬州牧,泾阳县伯。封女儿李微为长安县主。

李律成了唐国唯一封伯的人,而李微成为继洛宁县主李沅之后的第二个县主。

“娘亲。”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已经快一岁半的李征,迈着小腿蹒跚着来到崔秀宁面前,他后面还跟着一只黑狐。

李征除了会叫人,已经会简单的说点短句了。

见到娘亲没空理他,雍州牧、唐国世子毫不哭闹,他拿起茶几上的一块海东产的蜜饯,递给那只黑狐。

“小黑,给。”小男人伸出小手,“小黑,吃。”

但是,黑狐狸对蜜饯完全不理不睬,它的脑袋偏向一边,舔着自己黑缎子般的皮毛。

雍州牧见狐狸也不搭理自己,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吃着蜜饯。

等到小东西吃完,又满脸兴趣的看娘亲喂奶。

“娘亲……抱。”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很无辜的瞪着崔秀宁,小东西还张开藕芽般的小胳膊。

崔秀宁此时才知道孩子多的烦恼了。

女人将两个吃饱睡熟的孩子交给侍女,又抱起李征,在小脸蛋上亲了一口,“儿子啊,这是谁给你的?”她拿起李征胸口挂的一块虎头玉佩。

李征对崔秀宁的的问题有点懵然,崔秀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说了几遍,李征才偏着脑袋,想起一个词。

“表伯,给。”小男人说出三个字。

崔秀宁顿时笑靥如花,“哎呀,原来表伯给的啊。”

李征见娘亲这么高兴,也忍不住咯咯笑起来。

他说的表伯,自然是新加入唐国的女真将领石抹怀德了。石抹怀德的母亲是金国公主,也就是太公颜铎之妹,当然是颜铎的外甥。李洛是颜铎义子,那两人就是表兄弟了。

崔秀宁母子正在玩耍,忽然“庶务书令”颜婵儿进来禀告道:“夫人,造匠处禀报,十斤弹炮的铁胎铜体造成了,已经施放百次,并未炸膛。他们请夫人去观看。”

崔秀宁立刻站起来,让侍女将李征带到太公院,然后出府坐上马车,往洛宁城东门外的火器靶场而去。

一路上,城中百姓看到崔秀宁的马车纷纷避让,跪伏在街道两边,很是恭敬。

崔秀宁不想扰民,也就没有下车。她看到一日比一日繁华的市井街道,以及花园式的古典城池,心中有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