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可汗鹰坊布局,王后海东演兵(第4/5页)

忽必烈拂拂伯颜身上的雪花,“平了身子啊,先喝杯奶茶,朕不急。”

“谢大汗!”伯颜喝完了一杯滚烫的奶茶,恭敬地问道:“大汗,乃颜王他们出多少兵马?”

“十四万。”忽必烈漠然说道,“朕不但不能推行辽东置省,今日还答应他们和高丽互市,解除水达达等部的弓箭禁令,这还不算,朕还准许他们增加奴隶。”

伯颜笑道:“大汗英明,奴才觉得大汗此举,用汉人的话当真是退一步海空天空。大汗是帝王,这宽让一步,就是十几万骑兵啊。”

忽必烈笑道:“还不是因为李洛这贼子。要不然,朕可没这么好说话。乃颜他们,应该感谢李洛才是。”

伯颜道:“请大汗放心。大汗交代奴才亲自办的差事,奴才已经办的差不多了。最多一个月,就能齐备。李洛万万想不到,大汗还有这步棋。这步棋配上乃颜等人的兵马,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忽必烈道:“这步棋看似简单,但难就难在一个突然。所以,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打鹰的时候,不能让鹰发现。”

伯颜肃然道:“奴才谨记大汗旨意。”

君臣二人商议良久,伯颜才离开鹰房,冒雪出宫。

没有人知道他们君臣二人说了什么。

……

十一月下旬,在海东的崔秀宁,终于得到禀报:找到硝矿了!

崔秀宁放下刚端起来的饭碗,就出了原来的唐公府,骑马带人直奔发现硝矿的兰溪县。

“小人陆五二,拜见王后殿下!”崔秀宁来到发现硝矿的地点,硝工大匠师陆五二就有点激动的拜倒,“不负王后所托,天佑大唐,小人终于找到了硝矿,储硝颇丰!”

崔秀宁看到山边已经被挖开的矿洞,顿时松了一口气。

来海东一个月了,她天天督促硝工们四处找矿,心一直卡在嗓子眼。

如今,终于能放心一半了。

陆五二这个原本的元廷奸细,终于没有让她失望。

陆五二这一个月可谓是风餐露宿,只争朝夕,奔波于海东各地,人都瘦的形销骨立。

好在,这一个月没有白费。他终于发现了一座不小的硝矿。

“传令!陆五二赏赐乙等鲁班勋章一枚!”

“传令!命兰溪县所有乡勇,警士,全部挖掘,运输硝矿!”

“传令!匠造处如今只做一件事,日夜开工制作火药!人手不够,从他处调拨!一日没有五千斤火药,俱罚之!”

崔秀宁连下三道命令,就骑着马快速赶回洛宁城,亲自督促全力制作火药。

一日五千斤药啊,这个要求是之前的七八倍,可以想象匠造处的压力有多大。

好在崔秀宁这次来东州,已经有备无患的带了很多两江的匠人过来,人手非常充足。

“娘娘,大王的信。”

崔秀宁一回到洛宁城唐公府,石珊瑚就将一封信交给她。

崔秀宁打开一看,原来是关于唐军的抗元布置。

三国联军四十万人已经进驻到衡阳了。李洛说,大半个月左右,大战就可能爆发。

男人还说,如果还找不到硝矿,那这场大战唐军就算能赢,也会伤亡很多人。一旦败了,那江南就很难守住。

李洛让她看好东州,这也是万一失败后唐国唯一的退路。

崔秀宁提笔立刻给李洛写信:“亲,硝矿已经找到,正在加班加点,几百火药匠人797福报……”

女人写完信,交给侍卫火速发出。

然后,她打开地图看看,总是感觉有点不安。可具体为何不安,也说不上来。但这种不安,不是来自衡阳。

衡阳现在已经进驻了四十万联军,而元军还没有到。现在火药已经能大量生产,衡阳方向没有大的问题。

四川?可四川方向有梁国十几万大军挡着,就算吐蕃军东来,梁军起码也会抵挡一段时间。

长江和两关?暂时也没有问题啊。

可为何不安呢?

忽然,崔秀宁想到哪里不安了。

南方大规模决战,难道忽必烈大叔只会看热闹?他只会等结果?

怎么可能!

忽必烈一定会有所动作,而且还是对战局影响很大的动作。他不可能……什么都不干!

可是,由于近来忽必烈在朝堂上没有下过任何军事命令,而是只和极少数臣子密议,特察局一时半会儿竟然也搞不清忽必烈要做什么了。

“珊瑚,传李绸来见我。”

“诺!”

很快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进来,“老师。”

“李绸,你立刻传信给李雍,让他把所有搜集到的异常,全部汇总过来。不仅是大都,整个北方的异常情况,全部汇总。”

“诺!”李绸领命匆匆出门。

崔秀宁呆呆坐了半晌,忽然又写下一道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