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惊云密雨……诡异之处(第2/5页)

衡山大营在衡州城后方,乃是联军最后的预备队,同时扼守衡山古道。

李洛到时,正看见新兵们在武士指挥下苦训。

此时已经天冷,可寒风中的新兵仍然训练的热火朝天。赣州新兵已经训练五个月了,无论是战术动作,格杀技能,队列军阵和纪律,都已经很不俗。他们缺的,只是战场历练罢了。

新兵们大多数装备元军盔甲,只是外面套了唐军的黑色比甲和元军区别。

他们装备的单兵武器主要是长枪和弓箭,大型武器主要是床弩。

“插枪!射箭!”在带队武士的命令下,新兵们动作迅捷而又整齐划一的将长枪倒过来,猛的往地上一插,干脆利落的摘下背在北背上的弓箭,抽箭,上弦,拉弓,往上四十五度。

“放!”

“嗖嗖……”弓弦暴响的同时,一大片箭雨倾泻而出。

射过三轮之后,武士们又喝道:“取枪!”

新兵们一起迅速的将步弓背起来,拔出长枪往上斜举。同时喝道:“哈!”

“突击!”武士们下令。

“杀!”第一排新兵呐喊一声,刷的一声将九尺长的长枪端平,小跑着往前冲去,一尺多长的枪尖一片森寒。他们越跑越快,最后完全就是在冲锋。

而第二排第三排也依次冲出,挺着长枪一往无前。

这个战术的厉害之处是,一旦一排排突击起来,前面的人没有命令不能退,只能向前。因为一旦撤退或者逃跑,就会被后面的长枪插死。

说句难听的,算是一排监督一排往上冲。

这样的战术,新兵们已经高强度的训练了整整五个月。他们本来就是精选出来的,身体素质十里挑一,在经过五个月的苦训后,单兵战力已经不可小视。

尤其是唐军的待遇以及特有的武士制度和会社制度,更是让他们的意志力和战心得到锤炼。

“我大唐兵马,真乃虎狼也!”文天祥忍不住赞道。

李洛看的很是满意。五个月就有这个样子,真的很不容易了。

这都是田土钱粮喂出来的啊!

“走,上衡山看看。”李洛说道。这男人心情一好,就要上衡山了。

已在南岳下,云何不入山?

此时的衡山上已经很冷,李洛披着狐裘,一副富贵闲人的打扮,带着众人沿着梵音古道准备上山。

然而,众人还没有上山,一匹快马就疾响銮铃而来。李洛回头一看,却是特务陆晟,此人曾经去安南执行任务。

“大王!”陆晟跳下马下拜行礼的同时就奉上一封书信,“李雍急件,请大王御览!”

李洛背着山风,打开一看,原来是辽东的消息。

元廷东道以乃颜为首的四大兀鲁斯,全部在调兵遣将,准备大举南下。但他们不是早忽必烈的反,是来镇压自己的。

“乃颜等人要出兵到我们了,估计有十几万骑兵。”李洛收起信,“这个乃颜,竟然还替元廷卖命。”

文天祥道:“这也在意料之中。孛儿只斤氏家自己争来打去,却都不愿意失去中原。臣以为,就算西边几个汗国,只要得到忽必烈的好处也可能出兵呐!”

“比如,要是忽必烈许诺他们很多汉人奴隶,或者废除汗庭流官,他们就可能听命出兵。”

李洛点点头,他知道文天祥说到了点子上,这也是他考虑过的。

如果忽必烈不再干涉几个汗国的汗位,或者撤回所有监视汗国的流官,再许诺一些好处会怎样?

蒙古贵族就像西方贵族,平时斗红了眼睛。可是一旦遇到某某教东侵,他们立刻会达成一致,在教皇的号召下组建十字军。

后世两党打成那样,一旦日军入侵,也会捐弃前嫌一致对外。别说这些人还都是一家人了。

倘若李洛还是以历史为参考,仍然眼巴巴的等着乃颜造反,海都起兵,那就是刻舟求剑,错的离谱。

文天祥沉吟道:“只是乃颜等人的十几万骑兵如何到南方?江海和两关都在我军之手,固若金汤。难道他们兜个大圈子,绕道吐蕃?倘若如此,等他们来到南方,这一仗已经打完了。”

李洛皱眉,“乃颜等部应该不会再绕道吐蕃。”

他猜测乃颜等部不会绕道吐蕃,却一时想不起他们如何赶到南方参战。

难道元廷无奈之下,只能打成添油战术?

“回衡州城。”李洛也没心思登顶衡山了。他隐隐感到一种不安,如同灯下黑一般,似乎被自己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文天祥也是如此。君臣二人都一边赶路一边思索,却不得要领,一时半儿也想不起哪里有疏漏。

……

就在联军加紧战备之际,元军已经到了静江(桂林)。

这一路走来,广西两江道的各族百姓,可算是遭了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