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寡人大业未成,卿何故身先死啊!(第2/4页)

他是真的痛惜光夏之死。

这也是李洛来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哭泣。

都烈等大将一起下拜劝慰:“大王节哀啊!若光夏之死令大王忧伤过度,那倒是光夏的罪过了!大王是君,光夏是臣,臣为君死,死得其所,大王不可如此……”

李洛道:“诸卿不懂!诸卿不懂!光夏与吾,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也!今光夏早亡,吾安能不痛!”

文臣武将们一起宽慰,就是梁国赵王萧焱,也出言请李洛节哀。

不过萧焱心中却在腹诽:唐王李洛,倒是会收买臣下之心,这一番哭泣,胜过高官厚禄了。

换了是他父皇,要是重臣死了,估计最多叹息几声,当众哭泣肯定做不到。

追击玉昔帖木儿的虎古回来,听到光夏阵亡,嚎啕大哭道:“光夏!俺的兄弟啊!”

都烈等人道:“大王正伤痛光夏之死,你就忍一忍,别再让大王伤心了。”

虎古只好收了悲声,泪如泉涌。

李洛垂泪道:“马致远,传寡人敕旨,追封完颜光夏为建德侯,谥号忠武,厚葬于临安,其子袭侯爵之位。”

光夏本来就是伯爵,死后封了侯。不过,以他的军功和资历,倘若不死,将来必定封侯,就是封公,也有很大可能。

难得的是谥号。忠武,可是武将最好的谥号啊。

文天祥虽然有心劝谏,但想了想还是罢了。忠武虽然有些拔高,但以光夏的资历和军功,也不是完全当不起。

李洛的话没有完:“寡人欲效仿太宗,在宫中设立长安阁,图画功臣之像,彰于其内,供后世君臣缅怀。不论文武,凡功劳卓著,忠于王事之臣,俱可像入长安阁。”

李洛亲自取战旗覆盖光夏遗体,“就让光夏,成为第一个长安阁功臣吧。马致远,你多次见过光夏,可能画否?”

马致远是大才子,绘画当然不在话下,说道:“大王放心,臣虽然画技低微,却也能画的建德侯栩栩如生。”

李洛点点头,“那此事便拜托千里兄了。”

马致远赶紧说道:“臣惶恐。大王言重了。”

李洛对光夏身后之事的处理,完全做到了生荣死哀。随驾的文武大臣,见状都很是感动。

臣以国士报之,君报之以国士。大王如此恤下惜才,那也是臣子的福分了。

接着,李洛又赐予光夏自己的佩刀陪葬,令人入殓扶棺送回临安,准备国葬。

直到此时,虎古才忍住悲恸,向李洛禀奏追击元军将帅的战果。

由于玉昔帖木儿等人急于逃跑,只能一人一马,终于被一人双马的唐军骑兵追上。

元军残兵拼死顽抗,被围歼殆尽。玉昔帖木儿和吕文焕举刀自刎。答麻答思被俘。

吕文焕死前高呼:“吾负大宋,不负大元!虽为二臣,而终不为三姓家奴也!”

李洛听到虎古的禀报怒道:“他就是想做三姓家奴,那也是奢望!”

很快,被俘的元军副帅答麻答思,就被押到大帐。

这个高原汉子见到李洛怡然不惧,主动开口说道:“唐王,我答麻答思是你的俘虏。按照我们吐蕃人的规矩,我可以让我的族人赎回我。我的族人,会用黄金和牦牛换我回去。”

“是么?”李洛冷冷说道,“寡人需要你的牦牛,那是耕田的好牲口。不过,寡人的肱骨大将战死了,所以,寡人必须杀掉你,祭奠寡人的将军。你再多的黄金和牦牛,也换不回你的性命了。”

答麻答思点点头,昂然道:“好吧李洛,看来我答麻答思的运气不好。既然你一定要杀我,那就给个痛快吧。”

“带出去斩首。”李洛毫不客气的下令。

答麻答思哈哈大笑:“我不该来的,不该来的!可是,吐蕃人无法违抗大元皇帝的旨意。”他说完转身往帐外走去,从容赴死。

李洛看着这个吐蕃贵族的背影,心中也替他们感到悲哀。他们,的确无法反抗元廷。从蒙古高原进入吐蕃高原,对蒙古骑兵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也是为何历史上蒙古贵族多次占领藏地的原因。

当真是数百年也摆脱不了蒙古骑兵的阴影啊。

但是吧,可怜的也绝对不是答麻答思这样的吐蕃贵族,而是广大的吐蕃贫苦百姓:堆穷和差巴。

三大雪域的两百万多农奴水深火热。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和劳役,还要服兵役,生死存亡全部在头人领主和僧侣手里。

元廷在吐蕃的统治,建立了头人包税制度,加剧了吐蕃百姓的痛苦,同时也让他们更加难以反抗。

李洛甚至想,什么时候将吐蕃收入囊中,用吐蕃兵攻打蒙古高原。

“大王,伤亡数目统计出来了,我军伤亡,的确不小。”马致远奉上一个册子,又拿出另一个册子,“这上面是缴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