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再生一个吧……给爷笑一个!(第3/5页)

“如果不解决耕牛问题,今天的秋粮也少的可怜,明年还是会缺粮,要快速恢复生产,就是一句空话。”

李洛很是头疼。

做一个仁慈的君主,何其难也!

东南本来不缺耕牛,之前起码上百万头。可是这两年打仗,流民大增,田土抛荒,大部分的耕牛都宰杀,不是被饥饿的百姓吃掉,就是被元军杀了做军粮吃掉。

这么大的耕牛缺口,李洛根本没有办法。

至于去印度买牛,那也是扯淡。

印度牛是多,李洛钱也多。可问题是,距离太远,运力严重不足。

一头牛上千斤,一艘千料的大海船,最多只能运一百多头,因为还需要携带大量的清水和草料。

这么算,整个唐国军舰加商船,全部用来运牛,一次最多几万头,不能再多了。

来回一趟最快三个月,一年也不过十几万头。

根本杯水车薪。

如此频繁远航,途中还不能出一次事,可能吗?

更别说唐军还需要大量船只封江锁海了。

完全不现实。

“好几十万耕牛的缺口啊,这数目太大了。看来,南方几年之内,百姓只能勉强糊口了。”李洛感到一阵无力。

耕牛太少,百姓的耕田效率大降,能打多少粮食?

他甚至很是恼火。恼火那些杀牛的百姓和流民,更恼恨杀牛的元军。

你们杀牛作甚!

古代中国,耕牛极重。早在上古,《礼记》就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

之后历朝历代都严禁私自宰杀耕牛。隋唐自有重典,就是晚唐藩镇,也无不禁令极严。宋朝皇帝带头不吃牛肉,乾隆父子更是苛刻,连回民杀牛也要禁。

唯有元朝,不把耕牛当回事。你爱杀不杀,但你杀了牛,牛角牛皮要上缴官府,我怕你制作弓箭盔甲造反。

“江南百姓,眼下大概十家人分一头牛。能不能让一半人家晚上耕田?”崔秀宁说道,她有点心虚,这似乎不行。

李洛摇头,“不行,这样牛会被累死。十户人家一头牛,太耗牛了。我估计,不久之后就会有很多牛病死累死。”

盛世时代,几乎家家户户有牛。现在十家共一头,那这牛也活不长了。

就是十家共一牛,那也是在李洛缴获大量元军之牛的基础上做到的,不然只会更少。

“要不,问忽必烈要?”崔秀宁笑着指指北方,“他有的是草原牛。牛聪明,耕田很快就能上手。”

李洛笑道:“你说的是用元军俘虏换?这倒是个法子。可绝大部分俘虏都是南方汉军,蛮兵,部落兵。忽必烈巴不得他们去死,怎么愿意换?蒙古色目俘虏应该可以,但太少了。”

崔秀宁想了想,“我记得蒙古兵俘虏有三千多,色目兵俘虏有六千多,差不多万人,再加上云南王,博罗欢等人,十万头牛换不到?”

“秀宁,你想的太好了。”颜铎摇头,“草原上用牛马换俘虏很常见,也就有了价码。”

“一个蒙古俘虏,最多值五匹战马,十头牛。这还是最高的价格,忽必烈不可能给这个价码。三千多蒙古俘虏,换两万头牛,已经顶天了。”

“至于色目兵,更不值牛,六千多色目兵能给个一万头牛,那还是忽必烈捏着鼻子安抚探马赤军之举。”

“也先帖木儿是元廷亲王,虽然很值牛,但不是要用他换取文天祥家人么?换了文天祥家人,估计最多还能换个三五千头。”

“博罗欢等大将,加起来也能换个三五千头吧。这加起来,四万头顶天了。至于南军,蛮兵,蒲甘兵,人数再多也是一头都换不到。”

四万头最多?崔秀宁不说话了。

“我有办法了。”李洛笑道,“用战马来换。”

用战马来换?

颜铎和崔秀宁面面相觑,但随即都明白过来。

“你是要打济州岛的主意?”崔秀宁问。济州岛是元廷十四道官马道之一,养了三万匹战马。要是打下济州岛,就能用战马换牛了。

颜铎奇道:“不是耽罗么?这济州岛在哪?”

崔秀宁这才发觉无意说漏了嘴,济州岛是后世的地名啊,现在还叫耽罗。

“哦,就是耽罗,我取了济州岛这个新名字。”崔秀宁圆了回来。

李洛道:“三万战马,六万头牛换得到么?加上俘虏,就是十万头。再出很多金银,打包一起换,二十万头差不多能到手。”

“反正元军水师尽灭,远洋舰队没事做,还不如动一动。”

颜铎想了想点头,“光用金银买,忽必烈肯定不会卖。但要是打包在一起,二十万头差不多能拿下来。”

“那就这么干。”李洛一边说一边站起来,“父亲好好歇息,我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