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大元版的剃发易服:我要当奴才!(第3/4页)

谁知,忽必烈摇头道:“暂时和伪唐议和,也算是个不错的法子。可李洛不会称臣纳贡的。他既不会出一两银子,也不会称臣。桑哥,你把此人想的简单了。”

什么?

众大臣不解。李洛伪唐还有不愿意称臣纳贡的?难道他不希望就此得到大元的承认吗?

伯颜却出列说道:“大汗明见万里,李洛狼子野心,骄狂自大,在成为猎人箭下的野兽之前,他是不会向大元称臣纳贡的。不过,眼下却未必呀。”

忽必烈点头,苍狼般细长的眼睛露出一丝笑意,“你是说李洛已经出征,伪唐是伪后摄政,而伪后可能会议和,对大元称臣纳贡?”

他对崔秀宁并不了解。

伯颜道:“大汗英明,正是如此。伪后毕竟不是李洛,她是个女人,只要大元使者到了南方,说不定她巴不得称臣纳贡。等到李洛回来,就来不及了。”

“议和一成,只要称臣纳贡的事一敲定,就算到时李洛不认,那伪唐军心民心也大受打击。”

忽必烈“嗯”了一声,“那就派出使者,告诉那个女人,只要他们向大元称臣纳贡,两国就仿效蒙宋之例议和,约为君臣之国。此时,嗯,就交给翰林学士阿达礼去办。”

一个蒙古大臣出列道:“奴才遵旨,大汗放心就是,奴才去了伪唐,就算不能让他们称臣纳贡,起码也要探到他们的虚实。”

阿达礼虽是蒙古官员,却懂汉话,为人又精细,是个合适的人选。

可是汉官么却都是心中冰凉。

出使之事,向来是礼部的差事,一般都是汉官来干。可是如今竟然和礼部全无关系!

礼部尚书留梦炎顿时感到一阵眩晕,大汗完全不信任他,不信任汉人文官了。

桑哥继续奏道:“大汗,议和是一步,是文棋。但武棋也要下。奴才以为,是不是从南阳攻打襄阳?”

伯颜立刻反对:“不可!襄阳三面环水,东边是数百里丘陵,北边是大山,加上城池坚固,护城河宽如汉水,当年宋军孱弱,我大元有水师,尚且打了六年,吕文焕投降才拿下来。”

“眼下,叛军之强不是宋军可比,而水师更强,可我大元反而没了水师。这要是打襄阳,要打多少年?十年?八年?襄阳太难打了,不值。”

忽必烈也道:“不要打襄阳,那是赔本的买卖。”

襄阳号称天下第一坚城。那样的地方对蒙古大军太不友善了。别说打,就算把兵马开过去都难。当年史天泽从南阳下襄阳,途中可是吃够了苦头。要是从东往西走,光渡过连绵不断的丘陵,就能让战马受不了。

他宁愿从吐蕃打大理,也不愿意打襄阳。

“圣上,奴才有本上奏!”攒够了勇气的留梦炎,终于咬牙站了出来。

什么?奴才?

文武百官一起看向留梦炎,大为不解。他不是汉臣么?为何自称奴才?汉臣自称臣啊。

所谓本族自称奴才,汉臣自称臣的风俗,来源于契丹辽国。辽国实行南北院汉官和契丹官吏双重制度,契丹官自称奴,汉官自称臣。这是用称奴和称臣区分内外的开始。

到了“我大元”,蒙古色目官员自称奴。可问题是,这奴才不是你想自称就自称的,而是一种身份,自称奴的大臣,都是有“根脚”的。资格老的,可以自称“老奴”。

所以,让汉官自称臣,绝对不是出于尊重,而是区别内外亲疏。辽国,元朝,以及后世的满清,皆是如此(金朝反而不是),可说源远流长,并非满清独创。

此时,众人听见留梦炎突然自称奴才,都是侧目而视,就是王积翁和孔洙等汉官,也愣住了。

留梦炎失心疯了么?

却听留梦炎大声道:“大汗,我国国号为元,元者,一也,始也,统也。而我大元国俗之美,足以称元。可如今,北方汉人,仍然多束发右衽,与国俗大异,衣冠异,则心疏远,隔阂自生,不利于我大元混一天下四海之心呐。”

“奴才恳请大汗下诏,统一衣冠,光大国俗,则北地汉人,将心向大元,近乎国族,皆为大元赤子。”

王积翁和孔洙,叶李等汉官下巴都要惊掉了。留梦炎竟然上奏皇帝让所有汉人剃发易服!

虽然的确不少汉人主动剃发易服用蒙名,可毕竟不是大多数。留梦炎这么干,那是要让北地所有汉人全部剃发易服,全面胡化,这还得了?

“大汗,不可!”谢昌元狠狠扫了留梦炎一眼,大着胆子说道:“大元以国族为本,汉人甘心辅助,主次分别,轻重有别也。要是汉人都国俗,那国族之尊贵,何以彰显?”

他反对的理由很巧妙,就是蒙古人高贵,当然要用“胡俗”来彰显不同。要是汉人都剃发易服,改用胡名,那就蒙汉不分,大家都一样,还如何体现蒙古国族的高贵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