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吾一日不杀人,寝食难安。”(第3/4页)

“请陛下分派,臣万死不辞!”

李洛道:“朕要改日国为瀛州,设九郡,以你为瀛州牧,全力在瀛州推行大唐制度。此任非你莫属啊。”

“遵旨,臣一定交给陛下一个与中原无二的瀛州!”李徐毫不犹豫地说道。

瀛州牧乃封疆大吏,瀛州又孤悬海外,绝对是重任了,足见陛下对自己的信任。

唐军进入镰仓城后,城中百姓早在特务们的发动下欢迎,甚至很多人高喊大唐万岁,皇帝万岁。

很明显,李徐的工作没白干。

李洛当即下令改宝音和托(镰仓)为汉光城,将关东一分为二,镰仓附近三百里的范围改为汉光郡。汉光郡之北的关东地区,设为华唐郡。

陆奥地区设为雪原郡,后世北海道地区设为北寒郡。

关西地区,京都以及京都之西设为平安郡,奈良和大阪一带设为海仓郡。

改京都平安京为平安城,奈良为海仓城,富士山为雪塔山,伊势神宫改为炎黄帝宫……各地改名者多达百余处。

所有元人修建的某某寺,全部改为道庙。

至此,后世整个日国设为九郡七十二县。

随着《均田诏》,《赐姓诏》以及赈济令的下达,本州数百万百姓的民心立刻被李洛轻而易举的掌握。

所有元廷官员的财产被没收,牧场和封地收为国有。共没收财物折合银元八百七十余万元,牧场战马四万二千余匹,牛三万七千余头。

到了四月底,均田令等政策已经落实完毕,唐廷的州郡县乡村五级机构全部组建完成,开始了运转。

同时,唐军剿匪分队也宣告成立,剿杀数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匪患。

户口清查之后,本州岛幸存人口只有四百二十余万,损失了近三百万。北海道地区因为日人很少,是虾夷为主,还没有统计。

加上九州岛和四国岛的人口,唐国共增加人口五百多万。

除此之外,李洛还密令烧毁所有的日国史书和典籍,如《日本书纪》、《源氏物语》、《古事记》、《三代实录》、《日本后记》、《续日本纪》等等。

事实上,在李洛当年的建议作用下,第一任东瀛行省平章政事玉昔帖木儿,已经对日国史书典籍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焚毁。绝大多数的典籍和雕版,都被元廷毁灭了。

很多维护日国典籍的文人,也被元廷杀的差不多了。

之后,唐国特务又搜检性的毁了一遍。

所以,李洛这次密令焚毁日国典籍,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毁了。于是李徐就干脆将留存的石碑刻文也毁掉。

但也不是什么都毁。日国很多碑文,都非常“中原”,这样的碑文就保存完好。

经过元廷肆无忌惮的大毁灭,再加上李徐和李洛的焚毁,日国数百年来的民族意识印记,基本被湮灭抹除。

不可谓不狠毒。

当然,这不是李洛第一次干。他在安南和占婆早就这么干了。很快,蒲甘国也会这么来一次。

至于南洋岛国,对不起,请李洛干李洛都不干。因为那是殖民地,不是本土,没有被毁灭典籍的待遇,他们也没有什么典籍可毁的。

五月初,李洛下令成立瀛州金银矿务局,隶属于朝廷矿务司,由矿务司和瀛州牧衙联合管理。共设立石见银矿场、菱刈金矿场等五个金银矿场和一个硫磺矿场。

李洛知道,这些后世著名的金银矿,以唐国掌握的灰吹法大规模开采,每年最少能采掘十几万两黄金和两三百万两白银,可以大幅缓解大唐白银急缺的局面。二十年内,基本可以让大唐实现银本位。

……

南国三月,草长莺飞,春光明媚。

被改为长沙郡的潭州,有名山为岳麓,濒临湘江西岸,风景宜人,清幽苍翠。

此时的灵麓峰岳麓寺,今日竟然来了很多天南海北的客人。其中很多人,都是从湘江坐船而来。

只是,自从蒙元废除科举,而唐廷又大兴学堂,这有岳麓书院的清幽所在,就变得更加寂静,加上从江边可以上山,所以很多人入山并没有引起注意。

岳麓山内的佛殿内,此时坐满了各色各样的人,一眼看去竟然有二百余人。而殿外广场和山门,则是关了起来,挂出“今日闭寺”的木牌。

“诸位贤达。”大殿内一个年约六旬的老者站起来说道,他服饰华贵,面容儒雅威严,一看就是不富既贵的上位者。

“我等之前有的素未谋面,有的神交已久,但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祖宗制度,诛杀暴君妖后!”

“各位都是名闻遐迩的一方俊杰,此刻群英荟萃,从四面八方齐聚这岳麓山召开大会,为的什么?为的就是共襄义举,拨乱反正,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