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真是太恶心人了!(第4/6页)

赵显吓得一激灵,“是是,大汗说让做,奴才就做,奴才皆听大汗圣旨。”

赵显心中既是惶恐,也有一丝期待。

事实上,也由不得他不答应。

“好。那朕就册封你为大宋皇帝,建都开封,这中原一千多万人口,全部给你。”

“朕还给你二十万汉军,以为大宋禁军,吃你大宋之饷,为大宋而战,再招募二十万新兵,这军器盔甲,一应借给你。”

“还有,这中原的庄园牧场,也全部给你,用来招募流民,施恩百姓……”

忽必烈一条条说出来,听得赵显惊呆了。

竟然是全力扶持大宋复国,还要帮助大宋收拾人心,建立军队。而且蒙元官员和权贵,全部撤到黄河之北。

朝廷大权,全部由大宋做主。条件只是,称臣纳贡!

而且,今年之内,大元铁骑还会驻扎中原,帮助大宋抵抗唐军北伐。大宋只要提供粮草即可。

足足半天之后,赵显才又惧又喜的离开大明宫,由侍卫护送着回到瀛国公府。

就从这一刻开始,瀛国公府的保卫,上升到亲王级别。

此时,故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已经去世,但赵显之母全太后还在世。

全太后听到赵显转述的忽必烈之言,大惊失色地说道:“儿啊,这官家你做不得啊,南唐如此强大,你做了官家,还要做一次亡国之君啊!”

赵显垂泪道:“母亲,如今这官家,儿是不做也得做,又能怎样?”

母子两人抱头痛哭。

……

元廷速度很快,仅仅三天后,忽必烈就下诏,册立赵显为大宋天子,年号弘德。

接着,借助赵显的名义,封留梦炎为平章政事,叶李为枢密使。所有汉官,全部一股脑塞给赵显,组建新的“大宋朝廷”。

忽必烈由抽调二十万不太可靠的汉军,改为宋军。

一切官名,全部恢复宋制。

接着,忽必烈下诏,说有感于宋主仁德,还给中原故地,以安汉家之心。因宋主恳求,特将中原庄园牧场,悉数归还大宋,以全大宋爱民之心。

一连几道圣旨之后,大元皇帝“礼送”“大宋君臣”离开大都,前往开封。

黄河南岸的开封,一夜之间就换上了大宋的旗帜。开封官吏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宋官员,开始紧急布置迎驾,多年不用已经废弃的开封皇宫,又重新打开。

城中百姓惊闻,大宋复国了!

用不了几天,赵官家就要在开封登基了!

五月初一,“大宋君臣”浩浩荡荡来到开封。当日,赵显就在开封金朝故宫登基为帝,改元宏德,尊母全氏为皇太后。

然后,赵显大封百官。甚至,赵显还在元廷授意下,封在关中坐镇的文天祥为秦国公,上柱国,平章军国重事。令文天祥率部归正,扶保大宋。

同时,“大宋天子”下诏,中原已经恢复,百姓可安矣。还说要推行均田令,减免赋税,赈济流民。

与此同时,河南江北的蒙元色目官员以及村社蒙古保长,也开始奉旨北归。

赵显又下诏,恢复汉家衣冠,尊崇汉家旧俗。

短短几天时间,这些令人震惊的消息就风一般吹往中原大地!

……

五月初六,李洛刚刚回到江陵,还没接受群臣祝贺,就收到北方急报。

四月二十五,忽必烈册立赵显为大宋天子,送到开封即位,元廷疆土退到黄河之北……五月初一,赵显在开封即皇帝位,年号弘德。

更恶心人的是,赵显下诏宣扬中原已经恢复,还下诏推行均田令,甚至封文天祥官爵,“令”文天祥率部归正,扶保大宋。

太恶心了。

唐廷得到消息,一片哗然。

忽必烈竟然不声不响的做下好大事!

尤其是崔秀宁,气的折断一支笔。

布置大量特务,煽动北地反元抗税,本是她指示特察局策划的阳谋。元廷要是镇压,就会激起北方大起义,唐军借着起义北伐,让蒙元四面楚歌,粮草断绝,从而最短时间内打败元军,收复中原。

元廷要是不镇压,财政会越来越困难,北伐也越来越容易。

可谁成想,忽必烈竟然来了这一手,搞出个什么赵宋复立。

明天就是李洛生日,所谓的大唐万寿节,朝廷内外都准备妥当。可李洛此时也缺了几分兴致。

“特察局评估过没有,赵宋在开封复立,对北方民心有多大影响?”李洛问崔秀宁。

崔秀宁放下一份资料,“已经评估过,初步调查是,影响还是不小。”

“尤其是赵显的诏书,说要减免赋税,推行均田令。还有他很快就能接受大量的庄园土地。他收买民心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可中原的反元之心,也会冷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