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该对付伪宋了!(第3/5页)

而民间舆论同样是大事,则可以放宽少管。因为站在百姓的立场,他们不想自己的言论被官府控制太严。

崔秀宁看着李洛,心中暗想,他越来越会做皇帝了。

皇帝一边说,翰林官员一边现场拟诏,立刻颁布,真可谓雷厉风行。

三轮酒之后,文臣纷纷献上祝寿诗。可祝寿诗的题材缺乏诗的意境,老生常谈,自古就没有一首佳作,不免陈词滥,所以只是个形式。

因为时间安排,宫中就是上演这一出戏。可全国各地,尤其是江陵和临安等大城池,却要搭建很多戏台,连唱两天大戏,与民同乐。

……

当天夜里,江陵城燃放火烟花,当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全国各地,大小城池不但燃放爆竹,还升起孔明灯,为皇帝祈福。

第二天上午,李洛大驾卤簿出城,仪仗万人,浩浩荡荡来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

第二天下午,李洛大驾又到回到城中,在皇城城口观看蹴鞠比赛,三品以上大臣陪同。除此之外,城楼下人山人海,万头攒动,都等着观看盛大的蹴鞠赛。

三十二支来自各州和各军的蹴鞠队,以九人为一队,分为八个蹴鞠场进行晋级淘汰比赛。

每个队员都穿着箭袖短打,后背绣着州或军的名字,前胸绣着数目字,打着大唐国旗。

每队的队服款式相同,但颜色不同,很好辨别。

每场赛事,以半个时辰为准,不分上下场,但可换人。

“咚咚——”

大鼓一响,周围顿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大唐首届第一场蹴鞠大赛开始了。

十六支蹴鞠队分为八个球场搏杀,每个球场上,双方除了两个守门员,十六人为了一个皮球争抢的热火朝天。

这蹴鞠球场规定是十八唐丈长,十唐丈宽。比后世足球场小一些。

每进一个球,就引起观众的欢呼。尤其是实力很强的禁卫军队,一场赛下来进了七个球,打的韩韶的长江水师队大败亏输。长江水师队仅仅踢进了三个球。

越州队也很厉害,给对手交州队喂了八个球。而交州队只给越州队喂了三个球。

午时十刻,第一场淘汰晋级赛结束,十六支蹴鞠队晋级。其中,唐军蹴鞠队就占了十支。

未时八刻,十六晋八赛结束。晋级八强的球队,唐军五支,而各州球队只剩下三支,分别是越州队,海州队,益州队。

八晋四了!

休息了半个时辰后,第三轮淘汰赛开始,战况更加激烈。

此时天气已经比较热了,所有队员都是满头大汗,奔驰在蹴鞠场。就连裁判官,也一头油汗。

不时有裁判官吹着瓷哨(宋朝发明),来判罚犯规。

“海州队三号!故意撞人!”

“骑兵队七号!使绊子!”

“益州队五号!手球!”

李洛和崔秀宁站在城楼上的华盖下,看着下面热火朝天的比赛,都是笑容满面。

大臣们也兴致勃勃,紧张的预判谁胜谁败。

最后,越州队,海州队,禁军队,火器军队四支蹴鞠队晋级四强。

这四支球队,注定有一支和冠亚季军无缘。

为了公平起见,民对民,军对军。越州队对战海州队,禁军队对战火器军队。

此时,四支球队都比赛过三场,休息时间也不长,就继续厮杀起来。

这凭的是韧劲和后劲。

最后,越州队以一球之先,击败了海州队。而禁军队以两球之先,打败了火器队。

两强产生了!

越州队为什么强?因为队员多是临安人,多年前就在大宋皇宫踢过球,临安也是保留蹴鞠娱乐传统最好的地方。

禁军队强的不是技术和经验,而是体力。

技术和体力的对决,来了!

此时,就连李洛和崔秀宁,也紧张起来。

休息了三刻钟,离太阳落山只有一个多时辰了,两强终于对决。

禁军队凭借着仍然充沛的体力,猛冲猛打,往往能成功抢到球,可是传球和带球就差的多了,越州队准确的抓住了禁军队这个弱点,将主力布置在场中,让对方的球根本传不过来。

而禁军队急了,他们一冲撞,就要犯规。而越州队体力跟不上,就不多跑,只是防守在球场中间。

双方就这么纠缠,直到时间快到了,双方都没有进球。

最后,越州队因为禁军队犯规次数争取到点球的机会,一个三十来岁的老将亲自出马,他带球三丈,那球好像长在他身上一般,然后一脚勾起球,险而又险的踢进球洞。

竟然以这种方式,击败了禁军队,夺得了冠军,而禁军队只能是亚军了。

“哈哈哈。”唐主大笑,指着下面说道:“这蹴鞠,也要讲兵法。禁军队输在太过自信,技巧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