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第一位钦差大臣(第2/4页)

忽都迷失点头,“这个数目,李洛应该会答应。”

等到巴彦帖木儿离开东顺侯府,王賰在再忍不住的跪下,拉着忽都迷失的袖子恳求着说道:“公主,请赎我走吧,孩儿们不能没有父王啊。”

忽都迷失袖子一甩,冷笑着逼视着王賰:“带你走?这段日子,你不是威风的像个勇士么?你对自己的妻子拳打脚踢,很像个打胜仗的男人啊。”

“哼,我劝你乖乖待在伪唐,李洛虽然奸诈,还不会把你怎么样。要是回到大都,你会连条狗都不如。”

来到江陵后,王賰抖起来了,攻守易形的开始欺凌忽都迷失,经常打的大元公主鼻青脸肿。

忽都迷失不想赎他回去,固然是因为他不值,也因为他回去后日子只会更难过。

李洛还能给他一个侯。要是回到大都,别说爵位没有,只怕还要治罪。

……

三天后,巴彦帖木儿终于和唐廷达成了赎回忽都迷失、忻都、几个孩子的协议。

所有赎金是:三万两千头好母牛。

还有一个附加条件:放回被废黜后的丽妃金光若。

李洛之所以要顺便赎回金光若,是因为不想有愧疚之心。毕竟,金光若当年受宠时吹了几次枕头风,才让那忽必烈下定决心委任自己封疆大吏和征南大将军,他才能大挖墙脚。

当他还是“墨尔根拔都”的时候,是金光若打消了忽必烈对自己最后的猜疑之心。

不然,一个“高丽人”就算朝中有人,有军功,也很难当上封疆大吏和征南大将军。

虽说是相互利用,可毕竟客观上,金光若的作用当时不可低估,而她自己也下场凄凉,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吧。

下朝后的李洛,忽然想起金光若之前委托文天祥夫人从元宫中带回来的信:“勿忘我……请将我的骨灰带回高丽。”

如今,自己要救助她出元宫,可她再也回不了高丽,高丽都亡了。

仁州金氏全族,都迁到了南方。

她的父亲金崇信,还做了户部郎中。她要回,也只能南下。

想到几个无关紧要的人能换回三万多头南方缺少的母牛,李洛的心情就更加不错。

李洛刚回到龙章宫,侍卫就来禀报,户部郎中金崇信求见。

李洛猜到了金崇信的目的,吩咐让其入宫觐见。

“微臣金崇信,拜见陛下。”金崇信一进来,就郑重的大礼参拜,连磕三次头,咚咚有声。

“金卿平身吧。”厚道的唐主说道,“来人,给金卿端一碗冰镇酸梅汤,去去暑气。”

李洛看着一头大汗的金崇信,知道北人更加怕热。

这次圣寿,金氏出手很是大方,李洛还算满意。

“谢陛下。”金崇信再次下拜,“微臣这次进宫面圣,是谢陛下换回小女金光若。陛下仁慈之心,普照万方,臣感激涕零。”

“无妨,举手之劳耳。朕与令嫒,也算故人,自不忍见她在元宫受苦。”李洛瞧着金崇信的神色,倒似还有其他话。

果然,金崇信恭敬地说道:“臣身为唐臣,金氏得陛下宽恕,心满意足,却无以报效,愿献家资一半,充入国库。”

金氏原本家财何止百万,虽然九成被唐军抄没,但仍然有十几万家财。献出一半,那就是好几万。

李洛当然不在乎这点钱,这只是金氏的表忠心的法子罢了。

“无需如此。”李洛拒绝道,高丽豪族其实也没太多钱了。国家要是富人太少,商业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金氏之意,朕已知矣。”李洛表示忠心已经收到,“待到令嫒南归,朕也不会亏待与她。”

金氏主动派出两百多个读书的族人,帮助东州百姓学习汉话汉字,还是很懂事的。在金氏和李氏的带头下,曾经的高丽大小世族和寺庙,纷纷派出家族子弟和僧人,担任东州乡村教师,教授汉字,瓦解谚语(高丽话)。

截止现在,担任东州乡村教师教授汉文的高丽世族子弟和僧人,多达三千余人。他们既写汉字,说汉话,在高丽百姓面前也很有威信,是推行汉语、消灭谚语最得力的群体。

对此,李洛“圣心甚悦”。他当然不介意对这些人怀柔。

金崇信放心了,“谢陛下……臣告退了!”

有了皇帝这句话,女儿回来后起码不至于太凄惨。女儿这身份是很难再嫁人了,可如果得到一官半职,那就很好了。

大唐女官虽然很少,却是正儿八经的官员。他希望女儿最好能在司妇寺任职,哪怕做个七八品的司妇巡察使,那也足够保她无忧。

君臣之间根本不需要明说,都是心有默契。

陛下会封光若什么官职呢?金崇信患得患失的陛辞出宫。

金崇信刚走,皇后崔秀宁就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