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你们,不许忘了朕!(第2/3页)

李洛写完,御笔墨宝就被韦素请了下去。

接着,韦素又请旨如何处置战死元军尸体。

“火化了,骨灰葬在一起。就写阵亡元军之墓。就让他们,陪着烈士陵园吧。也好为后世之殷鉴。”李洛说道,一边写下“阵亡元军之墓”六个大字。

同样写了一副对联:

“折戟含恨葬异壤,殒命悲秋思大漠。”

横联是:何必当初。

“陛下气度恢弘,深谋远虑,真是天可汗的胸怀!”韦素等人说道。

“酒来!”李洛喝道。

须臾间,美酒献上,李洛手持酒杯,对着唐军将士遗体,就这么一屁股坐在地上,缓缓说道:

“诸卿啊,你们有的是江华时就跟着朕的乡勇,有的是海东时跟着朕的团丁,最晚的,也是跟了大唐两年的西北汉子。”

“你们,有的是汉人,有的是女真人,还有契丹人,党项人,吐蕃人,蒙古人……你们,都是华夏儿郎,是朕的忠诚卫士,是大唐的子弟兵啊。”

“可是如今,你们累了,你们躺在地上,血流干了,秋风起了,朕……怕你们,怕你们夜晚寒冷啊。”

“陛下……”将士们一起跪下,一个个泪如雨下,“陛下何须如此啊。”

李洛泪目继续道:“你们很多人,上有老母,下有孺子,更多的人,还没有家室,这便就断了香火。为了大唐,你们还如此年轻,就这么去了。朕,对不住你们啊,朕没能让你们看到,那光复中原,再生盛世的一天呐!”

“陛下……”诸将哽咽的几不能言,只能饮泣叩首。

李洛轻轻的拍了拍一具遗体,重重喟叹一声,“可是,朕不能不打仗,大唐不能不打仗。这天下太平,华夏一统,总要有人为国捐躯,总要有人马革裹尸。就是朕,就是后世之君,也有可能为大唐而死。可是朕看到你们躺在这里,朕还是……还是感到伤心。唉……朕这十年,有太多的人为了千秋大业而死,他们,你们,既是朕的臣子,也是朕的兄弟啊。”

“等到朕将来死了,就把你们所有人的名字刻在朕的陵墓中,让你们陪着朕,千古相随,君臣不离……”

李洛说完一口喝干杯中酒,“这杯酒,朕敬你们!朕还有一道最后的旨意给你们,安心的去吧,你们不会身后寂寞,凡事还有朕,还有大唐,不会忘记你们!你们,也不许忘了朕,忘了大唐!钦此!”

李洛说完,很多将士都哭成泪人。

“陛下……”

“天可汗……”就连哲札等蒙古将士,也热泪盈眶。

全军恸哭一片,接着山呼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唐万岁!”

“万岁!大唐必胜!”

……

麻素和阿达鲁台带着三万多骑兵,仓皇南顾的一路北遁。

经此大败,元军残军士气低迷,加上羽箭没有补给,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再战的能力。

三万多元军一人双马的狂奔百余里,才凭借高超的骑术摆脱唐军追击,这才喘了口气。

想到折损了六万多宝贵的大元骑兵,老将麻素突然再也忍不住的吐出一口鲜血,身子一晃就栽下马背。

“那颜!”

“大帅!”

左右一起下马,扶起麻素,却见麻素面如金纸,嘴角流血,已经气息奄奄。

“大帅!”副帅阿达鲁台猛的摇晃麻素,“我的麻素那颜啊,你快醒醒吧!”

麻素吃力的睁开眼睛,挣扎地说道:“我不行了,走不动了。”

左右流泪道:“那颜啊,勇士们还需要那颜带着他们反败为胜啊!”

麻素风箱一般喘着粗气,艰难的摆摆手,“阿达鲁台,我麻素,命令你,将勇士们……带回河北……”

阿达鲁台泪目道:“那就请大帅站起来,带勇士们回去。”

“我不行了。”麻素的脸色露出死亡的气息,说话反而顺畅起来,“我年过六十,死了也不是短命鬼,可惜啊,生于大漠,却没有死在大漠,无法回到长生天的怀抱。”

“大帅放心,我阿达鲁台只要还活着,就带着大帅回河北。”阿达鲁台也知道,麻素是油尽灯枯了,不由很是伤心。

“鲁台!”麻素死死抓住阿达鲁台的手,力气大的吓人,“不要再在河南打仗了,也不要参与洛阳之战了。赶紧带着勇士们回河北去!你要记住,蒙古勇士,比汉人的土地更加宝贵!和李洛拼人命,我们蒙古人耗不起……”

阿达鲁台犹豫不决,他不想就这么灰溜溜逃回河北。

毕竟,洛阳和庐州两地,加起来还有不下十万的大元铁骑,只要和其中任何一路汇合,仍然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大元铁骑在河南,仍然实力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