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传陛下口谕!(第2/4页)

众人正要进入,忽然一辆带着警字的马车銮铃声响的奔驰而来,在门口停下,随即三个警士跳下马车,押出一个手戴镣铐的麻脸男子。

“老季,这人犯了什么事?”带关汉卿来的警士问道。

被称为老季的警士肃然道:“犯了什么事?他就是强歼杀人的犯罪嫌疑人丁麻子。他逃出城后,躲在河边,想逃过黄河去北边避难,哼,逃得掉么?”

“就是他?不错啊,案发才两天,你们这么快就抓到了。”警士道,“歼杀了一对母女,罪大恶极,要是判罪,那就是凌迟了。”

老季点点头,命令两个刑警押着丁麻子进去。

关汉卿等人目睹这一幕,才知道歼杀两个女子,竟然要处以凌迟之刑。

关汉卿进去后,还看见了什么“刑事处”、“民事处”、“特情处”等不同的字样。

他进入的,是民事处稽查房。

“什么?先生就是关汉卿?可是当真?”做笔录的警士听到关汉卿报出名字,顿时有点惊讶,“关先生可是写《窦娥冤》的关汉卿?”

关汉卿道:“不错,正是在下。这《窦娥冤》,是七年前在下客居齐鲁时所写。”

“原来真是关先生!”警士肃然起敬,“据说,陛下曾言,关汉卿是天下第一戏曲大家。这《窦娥冤》,可是大唐上演最多的好剧啊,陛下还曾告诫我等,不可冤枉好人,不可酿成冤假错案,让大唐也有窦娥冤!”

关汉卿听了不禁动容,想不到他那不为元廷权贵所喜的《窦娥冤》,在大唐竟然受到如此追捧!

更想不到,大唐天子知道自己,还称自己为天下第一戏曲大家。

陛下,关某何等何能啊。

一时间,关汉卿很是激动。

这警士显然是个喜欢看戏的人,他继续说道:

“先生有所不知,如今这《窦娥冤》已经是国剧官戏。大唐国剧官戏,收录最多的,就是关先生的戏本啊。《窦娥冤》已经在洛阳上演两次,如今还要第三次上演。饰演窦娥的,妓名珠帘秀……当真是万人空巷……”

关汉卿听到珠帘秀,又是心中一动。

伊霜回洛阳了?真是太好了。

珠帘秀本是洛阳人氏,因为家住伊水边,本名朱伊霜,乃是关汉卿的“故人”。珠帘秀是官妓,所以妓名必须带个秀字。她当年去扬州后,名声大噪,成为南国第一名伶,倾倒江东。

关汉卿和她“相交莫逆”,曾写曲夸赞她说:“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想不到,伊霜回到洛阳了。唉,也是,算起来她已经年过三十,也该回老家了。”关汉卿心中很是感慨。

“在下和这珠帘秀,本是故人,敢问这位朱娘子,如今身在何处?”关汉卿老脸微热的问道。

那警长笑道:“在何处?好教关先生知道,珠帘秀虽然还演戏,却早就不是官妓了。她如今是大唐戏曲学院教导使,实打实的六品官员。先生要找她,直接去戏曲学院就成……”

什么?伊霜做了官?戏曲学院教导使?

大唐女子能做官,这已经超出了关汉卿的认知。但女官还不算什么,历朝历代都有宫廷女官。可戏子能以戏道做官,当真令关汉卿难以置信。

在朝廷眼中,戏子可是下流贱籍,哪怕你唱红半边天,也还是欢乐场中的可怜人。

怎么还能做官?

关汉卿毕竟属于极有天分的少数人,他稍一思索,心中就连呼厉害。

厉害!当真厉害!

这位大唐天子,心胸韬略先不说,单论这份超凡脱俗、点石化金的手段,其庙谟之深远就远迈历代帝王!

怪不得,天子能以一隅之地席卷天下,再造大唐。这根本就是不世出的盖世雄才,不出则以,一出必定震惊天下。

除了这等人物,又能有何人让如日中天的“大元”硬生生的丢掉了大半个天下,困守大都?又有何人能在蒙元一统之际,硬生生的让汉人翻盘?

关汉卿不由对这位唐天子悠然神往。

天子是要用戏曲,来教化天下,矫正人心啊。在天子眼中,戏曲不再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是治国之道。

不但要让天下百姓,通过喜闻乐见的戏曲,知道忠奸善恶,是非人心。还要以戏曲为器,掌控天下人心,以戏曲为剑,诛奸心邪念。

戏曲,当成名教之重。

戏曲之大兴,就在本朝!

关汉卿很是激动,他没有听说过文化治国这句后世的话,但他知道这个意思,抓住了本质。

之后,警士又登记了关城等人,问他们愿不愿意缴刀,要是不愿意缴刀,就要登记为民兵,随时听候警士堂差遣。

关城等三人好不容易得到一把刀,当然不愿意上缴,都同意登记为民兵,按了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