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捡隋炀帝便宜(第2/3页)

西苑从隋炀帝开始,到唐朝灭亡,再到北宋修葺,期间花费了无数财力人力。

这些钱并没有完全白花,起码固定了西苑的山水地貌。

李洛要是复原,最少能省去大半功夫,根本不需要再大动手术。

只需花费不多的代价,就能在隋唐的基础上,恢复举世无双的洛阳西苑。

这便宜都不捡,那不是傻么?

要是不修复,那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后会越来越难复原。隋唐的钱也完全白花了。

崔秀宁听到李洛想要修复西苑,目中不由露出一丝赞许。

没有谁比她更了解李洛了。

她很清楚李洛修复西苑的目的。

那真不是为了享乐。

捡隋唐的便宜,能少花很多钱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想给后世留下洛阳西苑这个历史文化遗产。

如今的华夏,已经没有一座真正的皇家园林了。

关中的上林苑,荒废已久。而且上林苑严格来是皇家猎场,不算真正的皇家园林,主要是自然风光。

临安南宋的皇家园林格局太小,又被毁于战火,没有修复的意义。

大都的蒙元虽然有个“下马放飞泊”(南苑),可其实还是随便圈建的猎场,主要是放养野兽打猎的,也不是真正的皇家园林。

历史上后世的皇家园林,也只有明朝的“西苑”和清朝的“圆明三园”,“颐和园”。

明清肯定是不会存在了,大唐总要填补空白,留下几座代表东方山水建筑之大成的皇家园林吧?

皇宫,可代替不了园林这样的山水建筑。而在后世,古代山水园林建筑某种意义上比纯粹的宫殿更有价值,在审美意象上层次更高。

还有比修复洛阳西苑更经济更划算的么?

崔秀宁猜的没错,李洛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他要给后世华夏,留下一座举世无双的长安皇宫,和一个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洛阳西苑。

“陛下。”韦素策马上前,“西苑虽然荒芜,可山海俱在,复原不难。只是,这亭台楼阁须契合山水之妙,相得益彰,要使其美轮美奂,却是不易。”

他的意思是,虽然隋唐基础还在,修复西苑工程并不大,可要修建的令人满意,那就难了。

这是技术上的问题。这么大的园林,地形复杂,光是测绘之后再做出“烫样”(立体微模),就需要很高的技巧。

李洛点点头:“工部下令,招募善于营建园林的能工巧匠,选拔营建大匠,组建西苑修复事物局,负责西苑工程。”

韦素问道:“那这所拨款项,人力几何?请陛下圣裁,臣好拟旨。”

李洛想了想,“这工程不急,慢慢来就是。先拨款一百万银元,调遣暹罗真腊奴隶万人。”

李洛记得,清代所有皇家建筑的总建筑师(样式官)是雷氏家族。这个家族很厉害,就是圆明园也出自他们之手。

李洛相信,大唐也绝对不缺雷氏家族这样的传承。

“谁能拿出最好的烫样,谁就是西苑营造大匠长!赐皇家大匠师出身,赏五品官位。其次者,授营造大匠丞,赐皇家大匠师出身,赏正六品官位。”

“天下能工巧匠多矣。陛下如此恩赏,到时必定有惊绝世人的烫样,应运而出啊。”杨汉明说道。

李洛道:“最好的烫样,不但要惊才绝艳,还要可行之。否则,便是空中阁楼,不切实际耳。”

唐主的法子,其实就是后世的稿件竞标。

在全国海选“烫样”。但是,绝妙的设计并非最好的设计。这还要考虑工程的可行性,成本等因素。

你的烫样很出色,看着很漂亮,可仅仅只能体现在模型上,而无法修建成功,那又有何用呢?

杨汉明看了看大雪中的西苑景色,再次说道:“陛下,要做烫样,必须要来西苑实地测绘。可是,匠人对于测绘,往往并不擅长。尤其是西苑这么大,测绘难度很大。”

“臣以为,可先令钦天监和数学院的官员,完成西苑地域测绘,做出地形泥模。之后,让匠人们以此泥模设计烫样。”

李洛点头:“好,韦卿,加上这一条。”

“遵旨!”

说话间,众人冒雪来到一座如诗如画的大湖前,湖上赫然三座青螺黛眉般朦胧的“远山”,那就是西苑著名的“山海胜景”,据说夕阳落霞时分更是美的令人心醉。

后世,这曾经花费巨大人力的西苑“内海”,已经变成一个小湖。可是这个时代,山海中的亭台楼阁虽然不再,但“内海”仍然碧波万顷,一眼望不到头。

十几里宽的人工湖啊。

李洛驻马湖东的万柳林边,看着大雪中犹如仙境般的湖山,目中不禁浮现当年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