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善‘受’不善攻的男人?(第3/3页)

元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比唐军强。加上提前行动,唐军不但拦不住,也追不上。

可元军进入关陇道的后果,唐军却难以承受。

陇山虽然很大,可是能行军的路很少,只要占据固关和长宁关,就能锁钥陇山。要想夺回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还有陇山中的关山草原,养了几万母马母牛。要是落入元军手里……

起码元军绝对不会担心没有军粮,坚守两三个月完全没问题。

几个月后,冰面早就化了,元廷的援军也早就到甘凉了。而陇山的元军作为一颗钉子钉在这里,陇右很难守得住。

武岩越想,越觉得元军有可能孤注一掷的冒这个险。

“元军很可能今晚半夜就会动。”武岩皱眉,“估计,情报也不会及时送过来了。”

“不过,或许有意外惊喜,也说不定。”

意外惊喜?

“节帅是说李思晋?”申花生明白了。

武岩点头,“大唐已经给过他机会。要是他还不动手,那就是坐失良机。我猜测,他有可能会动手。”

李思晋虽是西域胡人,却是沙陀人后裔,据说还是李克用的子孙。从他与其他西域胡人迥然不同的名字就可看出,李思晋没有那么简单。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唐国特务盯上,作为重点策反目标。只是,李思晋一直在摇摆不定。

李思晋是个万户长,已经属于高级将领,他会得到元军统帅的意图么?

武岩不敢肯定。他不敢把希望放在李思晋临阵倒戈之上。

至于攻打元军,此时也不现实。元军如今闭营不出,兵力仍然占据绝对优势,贸然攻打风险太大。那样会逼得元军拼命,反而激发他们的士气。

“传刘卫泰!”武杨下令道。

不一时,已经升为副营帅的刘卫泰进入大帐,捶胸行礼道:“末将见过节帅!”

“免礼!”武岩道,“刘将军,你率领中军五千兵马,立刻出发,抄近路去清水,在清水堡驻守。”

“诺!末将一定在清水堡挡住元军,不教元军入陇山一步。”刘卫泰根本没有问为什么,就干脆果断的领命。

很明显,他从武岩的命令中,很快猜出元军的企图,反应不可谓不快。

“好。立刻点兵出发!”武岩颁下令箭。

“末将告退!”刘卫泰擎着令箭出帐。

武岩看着刘卫泰的背影,“刘卫泰真是个将才。陛下如此知人善用,大唐缘何不兴。”

唐牧道:“节帅,我军本就兵少。中军被调走,万一元军不去陇山,那我军就白白分兵了。”

武岩苦笑,“眼下也只有这么做最稳妥。放心就是,两万多精兵,完全能守得住皋兰山。”

申花生道:“几天前,有几十万甘凉百姓逃入了陇右,各地郡守衙门没有接到朝廷指令,也不知如何安置他们。这些人乱哄哄的,难免惹出乱子。”

因为事发仓促,唐廷安置北方流民的指示还没传到陇右,陇右各郡的准备也严重不足。

这几天,武岩和元军激战,无暇他顾,也就没有管这些流民的死活。只知道流民过了黄河就一伙伙的南下,此时已经在后方了。

于是,武岩又下了一道重要的命令。

“来人!传本帅将令,按照《大唐律典》紧急法案,陇右暂时军管戒严!拿本帅令箭,令各郡暂时听从军令!”

“各郡打开官仓,暂时赈济流民。调集警士民兵维持治安,登记流民册簿。流民,暂时安置在各地空房。千万莫让流民作乱,要仔细甄别,发现兵器立刻收缴,凡图谋不轨者,杀!”

“陛下圣旨和文太尉之命,很快就到了。这段时日,千万要稳住。各地郡守,县令,县尉,乡正村正,伤残退役将士,全部要调动起来!”

武岩下完命令,行军录事立刻记录下来。

军管戒严令不是随便下的。一旦下了,就要仔细说明原委,必须要有非如此不可的理由。

因为,这是武将接管地方行政之权,是大忌。就算《大唐律典》规定了紧急时刻可以暂时实行军官戒严,可要求的条件也很详细。

不然,地方未必会奉命,朝廷也会惩处。搞得不好,就是谋反的罪名。

好在,如今这种局势,也不得不暂时实行军管戒严了。

不然,就是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