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耕牛战争”(第3/4页)

而且大唐军警,走的都是精兵路线,支出很大。过去的洪武四年,朝廷养军警和装备共花费两千八百多万银圆。

这还不算打仗时的战费和伤亡抚恤。要加上这些,洪武四年共支出国防治安费近四千万银圆,占了洪武四年国库收入的四成多!

要是陛下再招募新兵,那这军费也太大了,陛下就算“生财有道”,又能坚持几年呢?

好在,陛下并没有再次招募新兵。

不然,财部的日子就难过了。要知道,陛下还要求,财部必须每年有一千万的盈余备用,等闲不能动。等于说少了一千万能用的钱。

财部尚书事实上并不太担心钱。

瀛州的几座银矿,天天在产出白银,铸造哗啦啦的银圆,他害怕没钱?

他怕的还是缺粮。

现在大唐的粮食,也就刚刚够吃。可粮食安全很脆弱,一旦发生大的天灾,粮食立刻就会紧张起来。

制约大唐粮食产量的,不是水利,水利已经修的很完善了。主要是缺牛。

等到皇帝说完了军务,财部尚书抓住时机奏道:“臣请朝廷增加耕牛。”

皇帝和大臣们都是皱眉。增加耕牛?没办法了。

恒北的牛,已经运了好几十万头进来,也不能再运了。不然,恒北建设粮食基地的计划,就要受到影响。

户部的数目,大唐如今有牛五百三十多万头。就这,还是在和元廷交易之后,加上从天竺运牛的数字。

元宋战乱和三国起兵之后,南方兵连祸结,土地抛荒严重,耕牛大量被宰杀吃肉,或被乱兵抢走,数量锐减。

虽然几年来李唐一直想方设法的增加耕牛,可缺口仍然高达上千万头!

这导致几户人家共用一头牛,耕地效率很差。百姓也就只能勉强吃饱饭,虽然比元据时期好过的多,可离盛世还差得远。

所以,大唐才对宰杀耕牛之人严厉惩罚,最重处斩!

数月前,沔阳侯都烈的家臣,监守自盗,倒卖牛犊七十多头,都烈入宫请罪,罚俸半年。结果,那家臣和买牛的商人,以及宰牛的屠夫,全部处斩。

因此大案被杀者,就超过十人。朝廷还突击检查各家贵族庄园的耕牛,查出贩卖宰杀耕牛案十几件之多。

一时间,人头滚滚,前后处斩者,超过百人,天下震动。

皇帝整顿贵族家臣吏治,还亲自下诏:“耕牛,事关百姓温饱,事关大唐社稷,事关天下太平。自古以来,未闻缺牛而盛世者……当今天下,耕用尚不足,安杀而食之?贪口腹之欲宰杀耕牛,天道不容,人道不容,国法便断不可容……”

这就是大唐建国来最严重的耕牛案。

没有人再敢贩卖牛犊。可耕牛数量的增加,仍然不够快。

“陛下。”郑和奏道,“干脆,下旨给恒北都护府,让瞿世对中南天竺用兵,打服那群天竺小国,让他们输牛纳贡!”

输牛纳贡?这倒是个好主意。

“准奏。”李洛毫不犹豫地说道,“让瞿世动一动,联合梁国理国卫国,对中南天竺用兵,打怕他们,让他送牛。没有牛,那就只能占他们的地,灭他们的国了。”

大唐天子的话,非常霸道。这样的话要是在赵官家和朱皇帝说,众正盈朝的大臣们,一定会极力反对,说什么不是仁君所为,有失天朝体统。

可是唐廷的大臣们,却人人面露笑容,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唐廷每一次对外用兵,都获得很大的利益。华夏武士们固然热衷战争,就是文臣们,也觉得打仗打得好,就是生财之道。

于是,事关耕牛的国政,转眼间就变成军事。竟然是对吐蕃和天竺同时用兵。只不过,天竺不用从本土调兵,直接动用恒北驻军,再命令梁国理国和新建不久的卫国出兵助战。

这就是后世著名的“耕牛战争”。

接下来一段时间,唐廷又开始了战争准备。

五月二十一这天,李洛和崔秀宁下朝之后刚回到寝宫,还没坐下来好好说话,特察局李织就送来一个来自西方的重要情报。

原来,三月初八,元军和第二批动员起来的十字军,在奥地利国决战。

早在二月下旬,西方各国就再次动员了二十多万人,元军兵少,又很疲惫,只能后撤到什么莱茵河之东。

到了三月上旬,真金太子亲率十万元军从罗斯地区赶到,安西王得到援军,士气大振,决战很快爆发。

决战前,元军在两军阵前,用战马践踏的法子,残酷处死了之前被俘的法兰西王,打击联军士气。

决战打了两天,元军骑兵用骑射和火器结合的战术,大破西方联军,西方联军只剩下最多两三万人逃出生天。

元军所到之处,一路屠杀,不知道多少黄头色目被杀,也不知道多少人沦为奴隶。元军把年轻男女用绳子一串串拴起来,拖在战马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