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改组特察局……亲征吐蕃(第3/3页)

九鼎全部找到,他当然不会指望有这么大运气。能找一个是一个,多一个强过少一个。

既然徐福带走的古籍记载了不少线索,那为何不利用起来?

接着,李洛下旨举办宫宴,庆祝找到冀州鼎,唐廷上心一片欢喜,又热闹了几天。有洛阳士子写诗道:

“雍冀双鼎在,大唐瑞气来。春夏交季日,洛阳牡丹开。”

……

到了六月初二,李洛下诏太子监国,皇后摄政,然后率领颜隼、刘大刀、刘卫泰等少壮派将领南下,收复吐蕃。

六月二十四,天气越发炎热,唐主李洛御驾已到缅州之北。缅州牧马宣礼亲自赶来接驾。

此时,天竺的消息已经传来。

半月前,恒北节度使瞿世,率军四万渡过恒河。梁国和理国各出兵三万,卫国由于新建,只能出兵两万。

华夏联军十二万,进攻中部天竺。

战事到底如何,由于路途遥远还没有传来,但“耕牛战争”肯定已经开打了。

李洛没有在此等候天竺战事消息,下令出征。

此时,十万进蕃大军都已经在缅北孔明城集结。参战将士,都是高原人。包括汉、羌、吐蕃、彝、蒙古、白等诸族。其中火器兵一万,骑兵四万,其余全部是普通步兵。除此之外,就是数万运转军粮的奴隶。

火器兵之所以带的少,是因为高原上山高路远,后勤保障差,火器不能多待。

随征大将有萧北、哲札、张敛、颜仝、刘大刀、刘卫泰等,还有玛巴朗结之子李旺珠。

大军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只能带这么多了),沿着怒江(萨尔温江)往西北浩浩荡荡进发。

这一路走来,道路崎岖,密林深谷。好在怒江边上,行军还不是太难走。只是热的吃不消,很多将士只能脱下盔甲。李洛也只能穿着单衣,放弃乘马,躲在车中。

更可恶的是,蚊虫也多。李洛手腕上戴了辛苦送的异种小蛇,蚊虫不近。可是将士们却受苦了。

为了防治疟疾,唐军中军医就有数百人。

七天后,唐军进入怒江和雅鲁藏布之间的狭长地带,路更好走了。

李洛看行军地图,前面就是吐蕃察隅了。

李洛知道,察隅乃是吐蕃南部边境之地,后世大半个察隅被天竺阿三占领。但是现在,整个天竺恒河之北,包括尼泊尔,都在大唐版图。

唐军前锋一到察隅,立刻惊动了当地的吐蕃头人。

直到此时,才有吐蕃人得知,唐军来了!